菲律宾国防部近日启动与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的谈判,计划采购尚在研发中的KF-21"博拉梅"战斗机。这笔潜在交易背后,折射出马尼拉在国防预算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试图以性价比策略弥补军力短板的现实考量。
(图1)
![]()
目前菲律宾空军处于尴尬境地:没有一架现役战斗机,仅装备12架FA-50轻型攻击机(图1),另有12架订单尚未交付。
这种装备状况使其在南海争端中处于明显劣势。面对邻国中国已列装歼-20、歼-35等第五代战机,并构建起包括预警机、电子战机在内的完整作战体系,菲律宾空军现代化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KF-21项目独特的"渐进式升级"路径恰好契合菲律宾的实际情况。2026年先交付具备部分隐身能力的"4+代"版本,2030年再提供完全体Block II型号。
这种分阶段采购既能缓解预算压力,又为飞行员培训和配套体系建设留出缓冲时间。韩国KAI公司国际业务发展高级经理朴善熙直言不讳地表示,重视菲律宾这个"样板客户",正是因为其作战经验将成为向其他国家推销的有力参考。
(图2)
![]()
韩国军工的营销策略值得玩味。先以FA-50这类中低端装备打开市场——不仅向菲律宾出售24架,2022年更斩获波兰48架大单。这种"由易到难"的路径为其高端装备出口铺平道路。
KF-21瞄准的正是F-35(图2)垄断格局下的市场缝隙:既满足新兴国家对五代机的渴望,又规避了美制战机高昂的价格和维护成本。泰国、波兰等国的潜在兴趣表明,这种定位确实切中了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
但武器装备从来不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菲律宾选择韩制战机而非美制F-35,既考虑到与现有FA-50机队的后勤兼容性,也隐含着在各大国间保持平衡的战略考量。
不过,KF-21 Block II虽号称五代机,研发重点却是控制成本,其综合性能与F-35、歼-20等顶尖五代机存在代差。韩国方面也坦承,该机型并非这些高端战机的直接竞争对手。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现代空战是体系对抗。即便菲律宾未来列装KF-21,在缺乏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支援保障体系的情况下,面对中国完备的空中作战体系仍将处于绝对劣势。
(图3)
![]()
中国空军不仅装备规模庞大(图3),更在持续进化——预计在本世纪30年代初,也就是KF-21 Block II服役之际,中国第六代战机可能即将问世。这种技术代差绝非单靠采购几架新型战机就能弥补。
马尼拉的军购决策还需放在更宏大的地缘战略背景下审视。美国持续推进"印太战略",日本、澳大利亚等区域盟友加强军事存在,东盟内部防务合作出现新动向,这些因素都在影响菲律宾的国防规划。采购KF-21既是对现有防务压力的应急反应,也是为未来可能深化的军事合作铺垫基础——该机型与北约体系的兼容性设计,为其融入更广泛的防务网络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纵观全局,菲律宾的军购选择反映了许多中等国家在大国竞争时代的共同困境:既需要提升军事实力应对安全挑战,又受限于预算约束;既希望保持战略自主,又难以完全摆脱对外部势力的依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