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的手机,正成为入境美国的第二本护照
2
曾经,踏上美国国土时被重点查验的是行李中的违禁物品。
3
如今,藏在衣兜里的智能手机,其重要性已悄然超越传统护照。
4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广泛部署Cellebrite UFED和GrayKey等专业数字取证设备,能够迅速突破屏幕锁定机制、还原已被清除的数据,并在数分钟内完整复现用户的在线行为路径。
![]()
5
这些技术原本专用于重大刑事案件调查,现在却已成为边境安检流程中的标准配置。
6
不妨看看一组令人警觉的统计:在2025财政年度,CBP对约55424台个人电子装置执行了检查程序,相较前一年度的47000起,增幅达到17%。
7
特别是在2025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单季搜查数量飙升至16173台,创下有史以来最高纪录。
![]()
8
回溯十年前的数据,2015年全年仅检查了8503台设备,短短十年间增长接近六倍。
9
这一激增并非偶然现象,近年来越来越多前往美国的旅行者反映,在通关过程中遭遇盘问甚至强制解锁手机的情况日益频繁,背后支撑这一切的是一条日趋成熟且高度商业化的数字取证产业链。
![]()
10
以Cellebrite为代表的取证企业,已具备破解运行iOS 11及以上系统的苹果设备安全防护的能力,涵盖iPhone 8、iPhone X等主流型号,每成功解锁一台设备的服务报价高达5000美元。
11
另一家竞争公司Grayshift推出的GrayKey工具,市场售价介于15000至30000美元之间,专门面向政府执法单位销售。
![]()
12
换言之,你手机中保存的每一条微信对话记录、每一幅图像文件、每一个表情符号,哪怕是早已点击“删除”的内容,在这些尖端工具面前都可能原形毕露。
13
更值得警惕的是,今年年初CBP还公开发布采购招标公告,寻求更为先进的数据提取与分析技术,这意味着未来边境的数据审查将更加高效、深入且难以防范。
14
必须指出的是,CBP被赋予了极为广泛的执法权限。
![]()
15
美国边境执法人员依法可在无需提供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对旅客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要求输入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及其他智能终端的访问密码。
16
由于边境区域通常被视为宪法第四修正案关于搜查令保护范围之外的特殊地带,无论你是本国公民、永久居民还是短期访客,只要进入机场或陆路口岸监管区,就有可能面临强制解锁的要求。
![]()
17
数字裸检时代:你的隐私防线究竟止步于何处?
18
目前针对电子设备的检查主要分为两类:基础级检查与高级别取证。
19
前者指由边检官员手动浏览设备界面内容,2025财年共实施51061次。
20
后者则涉及使用外部硬件对接设备,实现数据镜像复制与深度解析。尽管政策规定此类操作需基于合理怀疑,但在实际操作中,若当事人拒绝提供解锁凭证,设备极可能被立即扣留,相关人员也可能遭遇行程延误甚至被带入二次审查区长时间滞留。
![]()
21
高级取证在2025财年共执行4363次,较上一年度再上升3%。
22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联邦司法系统对于是否需要搜查令来支持高级检查,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立场。
23
第十一巡回法院与第八巡回法院认可无因搜查的合法性;第九和第四巡回法院则坚持必须存在合理依据;而纽约地区的地方法院更是进一步要求必须出示确凿证据才能启动深度扫描。
![]()
24
也就是说,你的手机能否被彻底挖掘,完全取决于你降落的机场处于哪一个司法管辖区之内。
25
这无异于一场关乎个人隐私命运的地域性抽奖游戏。
26
面对公众日益加剧的担忧情绪,CBP发言人罗达·劳森出面回应称,接受检查的旅客占比“不足0.01%”,并强调相关制度与操作流程多年来保持稳定。
![]()
27
但真实数据并不支持这种说法:自2021年起,电子设备检查总量逐年攀升,2025财年第二季度(4月至6月)便创下单季14899台的历史峰值,紧接着第三季度再次刷新至16173台。
28
如此明显的上升曲线,与“政策未变”的官方表态显然存在严重矛盾。
29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类高敏感度取证技术正加速走向市场化运作。
![]()
30
虽然Cellebrite与Grayshift对外宣称其产品仅限于授权执法机构采购,但历史资料显示,Cellebrite早期版本设备曾在eBay等公开平台以低至100美元的价格流通。
31
一旦这些原本受控的“黑科技”流入非官方渠道,甚至被恶意组织或个人获取,所引发的安全危机将难以估量。
32
毫不夸张地说,美国边境正在上演一场规模空前的“数字裸检”实践。
![]()
33
你选择携带何种设备入境,就必须承担被彻查到底的心理预期。
34
尽管官方反复强调检查概率极低,但对于那超过五万五千名亲身经历者而言,这个“小概率事件”就是百分之百的真实创伤。
35
在特朗普政府开启第二个任期并强化边境执法监控的大背景下,这种趋势预计将持续深化,甚至可能扩展至更多类型的数字身份验证场景。智能手机,正逐步演变为进入美国的“第二本护照”。
36
而这本特殊的“护照”,承载着你无法抹除、也无法辩驳的全部数字生活印记。
![]()
37
![]()
38
![]()
3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