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严利君 通讯员 刘思敏)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什么最能抚慰人心?走进铜川市王益区的寻常巷陌,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似平常的烟火气里,藏在邻里间亲切的问候中,更藏在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心手相连的每一个瞬间。这里,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个充满温情与牵挂的“大家”。
![]()
暖心食堂,飘出“幸福味道”
“开饭喽!”中午11点半,王益区青年路街道五一社区的“青邻食堂”准时飘出饭菜香。整洁明亮的大厅里,老人们围坐一堂,一边享用着可口实惠的午餐,一边唠着家常。
“孩子们工作忙,我一个人在家做饭冷清,在这里吃饭热闹,饭菜软乎,口味也适合我们老年人。”76岁的李大爷夹起一块热气腾腾的红烧豆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一顿饭才几块钱,政府还有补贴,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去了!”
“这食堂办得好啊!不光解决了吃饭问题,更是我们老伙计们见面说话的‘根据地’,感觉日子都有奔头了!”五一社区居民孙永平大爷高兴地说。
这个小小的食堂,解决的不仅仅是“一餐饭”的难题,它更像一个情感枢纽,连接起社区的个体,驱散了独居老人的孤独,让“舌尖上的温暖”直达心坎。
“红马甲”穿梭,织就“安心网络”
在王益区的各个社区,总能看到一群忙碌的“红马甲”——社区志愿者。他们是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更是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张阿姨,您需要的降压药我给您买回来了!”“王师傅,您反映的下水道问题,物业下午就来修!”红旗社区网格员小刘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家各户的“大事小情”。她每天行走在网格内,敲门、问候、记录、解决,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
“我的工作就是和居民们待在一起。谁家有困难,我们能第一时间知道;谁家有矛盾,我们第一时间去调解。看到问题解决了,邻里和睦了,我就觉得特别有价值。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就是家里的‘勤务员’。”红旗社区网格员小刘告诉记者。
从疫情防控到安全隐患排查,从帮扶孤寡到组织文体活动,这些“红马甲”如同社区的毛细血管,将服务和关爱输送到每一个角落,织就了一张密实的基层治理与互助网络。
![]()
邻里驿站,解锁“共享亲情”
“王奶奶,我来陪您下盘棋吧!”“小朋友,这个绘本故事真好听,我们一起读好不好?”在王家河街道办的邻里驿站里,欢声笑语不断。这里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的“孵化器”。
社区定期在这里举办百家宴、手工课、健康讲座等活动,打破了城市生活中“一墙之隔不相识”的隔阂。居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互助友爱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以前下班就关在自己家里,和邻居都不认识。现在社区活动多,大家都熟了。上次我家孩子突然发烧,多亏了隔壁单元的陈姐帮忙照应。住在这里,心里特别踏实,有安全感。”家住柿树沟社区居民赵芳芳女士说道。
王益的温暖,融入在一日三餐的食堂关怀里,藏于每一次走家串户的耐心倾听中,更闪烁在那抹奔走的“志愿红”里。这里用最朴素的行动,将“社区”二字,锻造成了居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和最坚实的依靠。走进王益,您感受到的,正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幸福密码。
编辑:杨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