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采购中国歼-10战斗机的进程,近期上演了一场“一日反转”的戏剧性剧情,让这场牵动多方神经的军购谈判再度成为国际舆论焦点。从印尼防长此前“歼-10很快将飞到雅加达”的明确表态,到中国国防部释放积极信号,再到短短一天后印尼方面的“未最终确定”声明,这波三折的背后,不仅折射出国际军火贸易的复杂博弈,更暗藏着印尼自身的战略布局考量。
![]()
这场风波的时间线清晰而紧凑。此前一段时间,关于印尼空军计划采购42架歼-10战机的消息便不绝于耳,据称这一意向最早源于印巴空战中歼-10的实战表现让印尼军方印象深刻。印尼防长沙姆苏丁曾公开为这笔交易“背书”,其直白的积极言论让外界普遍认为谈判已进入收尾阶段。而2025年10月30日中国国防部的官方回应——“愿意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分享装备发展的成果”,更被解读为双方达成共识的有力佐证,当时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歼-10出口印尼“板上钉钉”。
但转折来得猝不及防。10月31日,沙姆苏丁在吉隆坡的公开表态彻底扭转了舆论风向。他明确表示“尚未最终确定购买歼-10”,强调印尼军方仍在对全球范围内的战机进行考察,核心诉求是“最高效且价格合适”。印尼国防部发言人随后的补充声明与防长的“总统未下决心”说辞相互呼应,让前一天还看似明朗的交易前景瞬间蒙上阴影。这种24小时内的态度切换,不禁让人追问:印尼的犹豫究竟出于何种考量?
![]()
答案或许藏在印尼空军的装备现状与长期采购策略中。数据显示,印尼空军现有约110架战机,涵盖美国F-16、俄罗斯苏-27/30等多国装备,但仅有60架左右具备作战能力,装备老化问题突出,更新换代需求极为迫切。
为破解这一困境,印尼近年来走出了一条“全球采买+联合研发”的多元化路线:2022年斥资81亿美元购入法国42架“阵风”,2025年敲定土耳其48架“可汗”隐形战机采购协议,同时深度参与韩国KF-21隐形战机研发,还引进了FA-50轻型战机并与美国磋商F-15EX采购事宜。这种“不绑定单一供应国”的布局,本身就决定了其在歼-10采购问题上不可能轻易“一锤定音”。
国际层面的博弈更是让这场军购增添了复杂色彩。西方国家对印尼亲近中国装备表现出明显抵触,美国军事专家便公开质疑,称歼-10虽性价比突出(价格仅为“阵风”一半且经实战检验),但会“破坏空军协同作战能力”。不过这一说法在专业视角下难以成立——印尼早已装备美、俄、法、韩等多国战机,协同作战本就面临整合挑战,新增歼-10并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不可克服难题”。真正的核心矛盾,在于西方国家不愿看到印尼脱离其军事体系影响范围,而印尼则试图通过多元采购践行独立自主外交路线。
![]()
对于印尼的“态度反转”,更理性的解读应跳出“变卦”的表面认知。国际军火贸易从来不是单纯的商业交易,而是与政治倾向、战略协作深度绑定的敏感议题,印尼作为东盟关键国家,在涉及重大军购时保持审慎本就无可厚非。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不确定性”很可能是印尼的谈判智慧——通过释放“暂缓”信号,为后续争取更优惠的采购条件、技术转让条款或配套服务铺路,这在国际军购谈判中实属常见策略。
长远来看,歼-10进入印尼空军的可能性并未因短期波折而消失。中国与印尼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不断深化,从雅万高铁到经贸协定,双边关系已形成紧密联结,军事合作作为重要延伸领域,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此次军购风波的起伏,更像是两国军事合作迈向更高水平过程中的一次“压力测试”。无论短期内谈判如何推进,印尼坚持多元装备体系、中国拓展军工出口市场的大趋势,都让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充满观察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