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李女士在回门宴上没有播放婚礼视频,而是选择播放父母三十四年前的录像带,这段录像记录了李女士父母的珍贵回忆,让宾客们感受到跨越时光的温情。
![]()
技术让旧时光重现,人们看到的不是过去岁月,而是自己年轻时的模样。
![]()
那天在太原的酒席上,大伙儿都没看新娘,眼睛都盯在电视上,李女士悄悄把父母1991年的婚礼录像翻了出来,那盘录像是她妈妈当年用黑匣子录像机拍的,现在这种机器早就没人用了,李女士找了一个专门修老设备的人,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画面转出来,虽然花的钱比普通数码转换多不少,但李女士觉得挺值。
![]()
这盘录像带能够播放出来,确实很偶然,李女士的妈妈从九十年代起就喜欢拍东西,孩子出生、过年吃饭、亲戚串门,全都录下来,她不发朋友圈,也不剪辑配乐,就是单纯想“留给以后看”,现在年轻人很少这样做,大家手机里存着很多照片,但大多随手就删掉,中国音像协会去年的报告提到,七成八零后家里连老式录像机都没有,八成磁带已经放不出声音,李家这盘带子能保存下来,全靠运气。
![]()
视频一开始播放,现场气氛就热闹起来,来的客人里面大概有八成是当年参加过那场婚礼的人,很多人已经三十多年没有见面,有人指着画面喊那是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时候头发还很茂密,也有人认出背景里的老礼堂,说那个地方早就拆掉了,没有人留意新人穿了什么衣服说了什么话,所有人都在找自己从前的样子,这件事后来上了新闻,和抖音上那些用老照片唤醒回忆的活动正好呼应,很多年轻人其实都想看看父母年轻时长什么模样,只是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机会。
李女士妈妈拍摄这些画面,并不是为了展示给外人看,她没有想过这些片段会被公开播放,她只是觉得日子过得很快,需要留下一些真实的东西,现在的婚礼视频大多采用快速剪辑和背景音乐,只要节奏合适就算完成,而李女士妈妈录下的镜头晃动、声音嘈杂、衣着朴素,反而让人感到一种真切,你看着那些孩子摔倒、哭闹、吃饭的场景,会觉得那就是生活本身,而不是刻意表演。
![]()
这件事突然火起来,背后藏着一个没人提起的问题:人们怎么保存自己的记忆,到2025年,全国还能处理VHS录像带的地方只剩下不到五十家,其中一半集中在大城市,李女士需要把录像带寄到外地去修复,过程中总担心会丢失或者损坏,没有官方机构负责这件事,也没有公益项目帮助普通人完成转录,大家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们连自己的历史都留不住,技术跑得太快,人却跟不上。
现在想想,其实每个人都该给自己留点“笨东西”,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是为了以后自己能回头看看,科技再发达,也代替不了你亲手按下的录像键,那些模糊的画面、嘈杂的声音、晃动的镜头,才是你真正活过的痕迹,别人能修复带子,却修不了你当时的感受,李女士放出来的,不只是婚礼,而是时间本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