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31日讯近日,记者从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了解到,随着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不断推进,2025年底将迎来4号线一期、6号线东段、8号线一期、高新云巴等多条线路的集中开通。为切实解决市民轨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接驳难题,济南市交通运输局联合规划、园林、轨道、公交及各区(功能区)等多方力量,正加快推进站点接驳设施规划建设,着力构建“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出行体系。
接驳升级背后的“绣花功夫”
接驳设施建设不仅是2025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重点任务,更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兑现民生承诺的关键举措。随着轨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站点周边“最后一公里”问题日益凸显,非机动车泊位不足、公交接驳距离过长等痛点亟待解决。完善接驳设施,将有效引导市民选择“地铁+公交”“地铁+非机动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大举措同步推进,接驳体验全面提升
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接驳,济南市从公交、非机动车停放、景观融合三方面同步发力,系统提升接驳设施的实用性与美观度。
在公交接驳方面,交通部门扎实推进公交线网优化与服务升级,目前已开通接驳线路218条。试运行的586路公交车以“短距离换乘、多场景覆盖、灵活化服务”为理念,积极构建“公交+地铁”高效接驳体系。同时,通过科学调整公交站台布局,计划新增55个、迁移30个公交站台,有效缩短换乘步行距离,降低市民换乘成本,打造“举足之间”的无缝换乘体验。
针对非机动车停放问题,规划部门秉持“一站一策”原则,围绕4号线一期、6号线东段等线路的95座站点、240个出入口,共规划设计6.5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交通部门联合轨道交通集团及各区(功能区),通过新建与优化提升相结合,推动非机动车停放区集约布置、分类管理。后续还将在需求集中区域建设智能充电设施,切实解决市民“续航焦虑”。
在接驳设施与城市景观融合方面,济南坚持“建设施更建风景”的理念,结合绿化景观恢复,提取站点周边地域文化特征,建设林荫停车场。通过嵌草铺装、灌木隔离等方式,实现停车空间与绿化景观的有机融合,打造“抬眸见绿、俯首观影”的接驳环境,推动生态环境自然和谐。
截至目前,5条线路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已累计完成约1.6万个,剩余泊位将于年底前全部建成,并与轨道站点同步开放。据规划,“十五五”期间,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米范围内公交衔接比例将超过70%,进一步激发市民绿色出行意愿,提升城市民生服务水平。
闪电新闻记者 张风硕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