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条热搜突然炸开:‘钟楚曦某红毯造型被群嘲’。点进去,评论区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人冷嘲热讽:‘这脸肿得像打了玻尿酸过量’;有人上升人格攻击:‘演技不行就别出来丢人’;更有人翻出她过去的采访片段,断章取义剪成‘高傲女王’人设,配上刺耳的BGM疯狂传播。
我盯着屏幕,手指悬在转发键上,迟迟没点下去。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钟楚曦一出现,总有人迫不及待地把她拉进审判席。可我们真的了解她吗?还是只是在重复一场熟悉的网络暴力循环?
1. 她不是‘完美女星’,但她一直在突破自己
很多人记住钟楚曦,是从《芳华》开始的。那个穿军装、眼神倔强的萧穗子,美得干净又锋利。可你可能不知道,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提前两个月进入剧组军训,每天站军姿、练正步,膝盖磨破也不吭声。导演冯小刚说:‘她是唯一一个从头到尾没请假的演员。’
但走红之后,她并没有躺在舒适区。接《脱单告急》时,她主动要求素颜出镜,演绎一个笨拙却真诚的女孩;拍《如果声音不记得》时,为贴合抑郁症患者状态,她连续一周每天只睡三小时,靠咖啡和意志力撑着情绪崩溃的边缘。
有人说她‘戏路窄’,可谁规定女演员只能甜美或性感?钟楚曦偏偏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用身体语言讲故事。她在红毯上的每一次亮相,都不是简单的‘走秀’,而是一次角色扮演——有时是冷艳贵妇,有时是未来战士,甚至有一次穿着机械骨骼裙走上戛纳,像是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人物。
这些尝试,在一些人眼里成了‘用力过猛’。可我想问一句:当男性艺人可以不断试错、转型、翻车再爬起时,为什么女性就必须永远优雅得体、不出半点差错?
![]()
2. 网络暴力的本质,是对女性表达的规训
翻看那些攻击钟楚曦的言论,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批评往往集中在她的‘表情管理’‘穿搭品味’‘说话语气’上。这些看似琐碎的指责,背后藏着一种隐形规则——你要美,但不能太有攻击性;你要自信,但不能显得骄傲;你要个性,但必须符合大众审美。
这正是网络暴力最可怕的地方:它披着‘审美好恶’的外衣,实则是在打压女性自我表达的权利。钟楚曦敢在镜头前大笑、敢穿别人不敢驾驭的设计、敢说出‘我觉得我挺适合这个角色’这样的话,就已经触碰到了某些人的神经。
就像《搜索》里的叶蓝秋,只因一次没让座,就被扒出身世、工作、恋情,最终被舆论逼向绝路。今天我们对钟楚曦的嘲讽,是否也在重演类似的悲剧?当我们轻易说出‘她配不上这个奖’‘她根本不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句话会如何影响一个活生生的人?
![]()
3. 真正的明星价值,不该由键盘决定
数据不会撒谎:钟楚曦主演的影视剧豆瓣平均分7.2以上,《芳华》票房破14亿,多次入围亚洲电影大奖提名。她不是流量咖,而是实打实用作品说话的演员。
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保持着对行业的敬畏。采访中她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不怕失败,只怕停滞。’于是我们看到她挑战话剧舞台,在《雷雨》里演四凤,每一场都汗流浃背;看到她学习潜水、骑马、射击,只为更好地完成动作戏。
在这个人人都想当‘人设明星’的时代,钟楚曦反而像个异类——她不立‘温柔女友’人设,也不炒CP,甚至连社交媒体都发得克制。她选择用专业能力赢得尊重,而不是靠讨好换掌声。
![]()
4. 我们能做什么?从停止伤害开始
面对网络暴力,受害者往往陷入两难:回应,等于承认被冒犯;沉默,则被视为默认。钟楚曦从未公开回击过恶意评论,但她用行动给出了答案——继续演戏、继续尝试、继续做自己。
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其实拥有更大的力量。下次当你看到类似‘钟楚曦丑出新高度’的标题时,请多问一句:这是事实,还是情绪煽动?当某个片段被剪辑成‘高冷耍大牌’时,请想想:完整的对话是什么?当一群人集体嘲讽她的穿搭时,请记得:审美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女性主义的核心,从来不是制造对立,而是争取选择的自由。钟楚曦有权决定自己怎么美、怎么活、怎么表达。我们可以不喜欢,但不必羞辱。
最后分享一个小细节:有粉丝曾问钟楚曦,‘你会看网友评价吗?’她笑了笑说:‘我看,但我分得清哪些是建议,哪些是发泄。’
那一刻我才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无视批评,而是能在风暴中心依然听见自己的声音。
愿我们都能少一点审判,多一点理解;少一句嘲讽,多一分共情。毕竟,没有人应该为‘做自己’付出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