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这么多年跑了不少地方,他不仅在在国内去过扶贫点,还一脚踏进过印度的达拉维贫民窟十好几次。
![]()
每次回来他都说一句话:“中国人真想象不到那种生活,那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第三世界。”
你要说贫困,中国也有过,但不是那种“睡在臭水沟边、孩子在垃圾堆里找饭吃、马路边搭个塑料棚就算家”的贫困。
黄平说达拉维那地方,1.75平方公里挤了十五万人,空间小到转个身都得让别人先闪,厕所基本靠抢,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缠在头顶,孩子光脚在垃圾堆玩,边上还有人烧塑料取暖。
回顾他拍的照片,黄平说了一句让人沉默的话:“这就是第三世界的真实一面。”
![]()
拿着地图看世界,不如走进贫民窟看现实
黄平第一次走进达拉维贫民窟,是2010年,去印度学术交流,一脚踏进孟买,没想到就进了另一个世界。
他说,贫民窟不是一个地方,是一个生态。
你以为那是城市的“边角料”,其实那才是很多人一辈子的全部。他见过三代人挤在一张床上的,也见过孩子从出生就没离开过那片棚户区的。
厕所?有也用不上,轮不上你排队。水?靠天等。电?想都别想稳定。
而这些人,并不是无所事事。他们也工作,也挣钱。
![]()
贫民窟里有几百个小作坊,回收塑料、缝制服装、炒炒香料,热火朝天,但赚得少得可怜。很多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拣垃圾,有些一天挣不到几个子,还不够买瓶干净水。
他还发现一个规律,不管多努力,贫民窟里的人很难走出去。
为什么?因为他们从一出生,就被贴上了“低种姓”“穆斯林”“非法居住者”的标签,种姓制度残留的社会歧视导致的各种机会匮乏,更别说贷款、工作、教育。
说到这里,黄平感慨一句:“他们不是穷,是被锁死在穷里。”而这种“锁”,不是钱能解决的,是制度、历史和社会结构给的。
![]()
同样是起步低,差别怎么就越拉越大了?
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中国建国,起点都差不多。
那时候城市化率都不到20%,农村人多,城市小,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可到了今天,中国城镇化已经接近七成,印度还刚过三成出头。
黄平说,这不是自然长出来的,都是政策一步步推出来的。中国搞过土地改革,把地分到了农民手里,后来又搞工业化、城镇化,农民从地里出来进了厂,孩子进了学,生活慢慢过起来了。
反观印度,土地还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大部分农民没有真正的产权,种一年收一季,收入全靠天吃饭。
![]()
没地的人只能进城,但进城也没地方住,只能挤进贫民窟。你说这不是恶性循环吗?
再说工业化,中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开始布局重工业,搞项目、建工厂,一步步把产业链拉出来。现在不管是高铁、汽车、手机,背后都有一整套工厂和工人支撑。
印度那边,IT外包是强项,但吸收的人不多。
那是少数精英的游戏,大部分人连电脑都没摸过一回。你想靠程序员解决全国就业,那就是拿筷子搬砖,力不从心。
![]()
扶贫方面更直观,中国搞精准扶贫,把贫困户一户一档,干部驻村帮扶,资金直接到人头。几年下来,八亿人脱贫,村里的路、电、网都通了。
印度呢?虽然也有援助项目,但大多停留在表面。资金多,成效少,很多项目做完就没人管了。更让人无奈的是,印度贫困人口不减反增,过去几年反而多了。
你说差距大吗?大。但这不是谁更聪明的问题,是谁更踏实地干了事。
援助再多,救不出人心的困局
黄平总结得很直白:很多人以为钱能解决所有问题,其实钱只是开始。如果制度不动,文化不变,管理还乱,援助就像往破桶里倒水,再多也漏光。
![]()
印度这几十年接受了不少西方援助,贷款、项目、基金会,一个接一个。
但黄平发现,这些项目大多是“做个样子”,光看报告好看,落地效果却一般。比如建个厕所,建好了没人维护,最后成了仓库;教个编程课,教完没人用,电脑你都摸不到。
相反,中国的扶贫,讲求“组织嵌入”。黄平特别提到“驻村第一书记”制度,说这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做法。
干部下村,不是走过场,是实打实地解决问题。谁家孩子没学上,谁家地里没收成,谁家老人没医保,都有人盯着。
![]()
他还举了贵州的例子,原本山又高、地又穷,但通过生态移民、发展特色产业,硬是把一片石头山变成了能养人的地方。
农民年收入翻了好几倍,孩子读书也方便了。
这种内生性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出路。靠外援只能解一时之急,靠自身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写在最后:贫民窟的孩子,也想有个明天
黄平在达拉维看过一场葬礼,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因病去世。他说,那一刻他心里特别难受。不只是因为这孩子死得多突然,更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机会活得像个孩子。
![]()
他也看过中国西部贫困的孩子,穿着破衣服去上学,但至少,他们有学校、有饭吃、有希望。黄平说,这就是差别。
贫民窟不是印度的问题,它是一个更大的文明命题。一个社会怎么对待最底层的人,决定了它未来能走多远。
中国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不完美,但有希望。而这份经验,也许对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借鉴意义。
我们没法替别人做选择,但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讲清楚。黄平的这些旅途,就是希望通过一双中国人的眼睛,把真实的第三世界展现给世界看。
![]()
贫民窟的孩子也想有个明天,但他们需要的,不只是援助,更是改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中国发展经验中最不该被忽略的部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