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喀情深十五载、同心共铸向未来”,10月27-28日,上海教育援疆十五周年会暨喀什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喀什市举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视频致辞,喀什地委副书记、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孟庆源出席并致辞。
![]()
周亚明表示,自2010年以来,上海教育援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创新推行组团式帮扶、集团化办学、沪喀教育联盟等特色模式,将上海教育的经验做法精准地转化为喀什大地的生动实践,推动喀什教育实现了从“输血式”支援到“造血式”发展,这样跨越式的升级,15载风雨兼程,每一步前行都凝聚着教育援疆队伍的赤诚与担当。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教师告别故土亲人,带着上海温度扎根边疆,将课堂视为阵地,用知识点亮希望,用坚守诠释着援疆一阵子奋斗一辈子的信念,正是这份信念,无私的奉献,上海与喀什的教育纽带愈发紧密。
周亚明指出,上海教育援疆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上海优质教育资源与新疆的发展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实现更高质量的共振,助力喀什地区培养更多热爱新疆的人才,扎根边疆,成为建设家庭的栋梁之材,以教育援疆的扎实成效为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上海的智慧和力量。
![]()
孟庆源在致辞中回顾,十五年来,一批批援疆教师跨越山河、接续奋斗,将“浦江深情”洒满天山南麓。喀什第六中学新校区、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现代化教育设施相继建成,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通过“玉兰工程”“影子校长”等教师培养项目,一支“带不走”的本土教师队伍不断成长,喀什教育质量实现历史性跃升。通过“沪喀职教联盟”“上海教育援疆集团”等创新机制,推动喀什教育从“输血”向“造血”转变,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喀什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师资水平显著提升,城乡教育均衡迈出坚实步伐。孟庆源表示,上海教育援疆团队将继续携手喀什当地力量,聚焦“文化润疆”“教育强疆”战略,强化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推动职业教育扩容提质、深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让教育援疆成果惠及更多师生。
在主旨讲话环节,喀什行署副专员、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王陈以《同心十五载,共筑育人梦》为题发表讲话。他全面回顾了十五年来沪喀教育援疆从理念引领到制度创新、从师资培育到产教融合的实践历程;以及上海教育援疆绝非简单的资金和项目堆砌,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深层植入的特点。王陈表示,十五年的实践证明,教育援疆是一项铸魂育人的战略工程,要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交往交流交融为纽带,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持续推动喀什教育事业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总督学刘玉祥在主旨讲话中以《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挺膺教育强国建设》为题,系统阐述了上海教育督导的实践经验,强调通过科学治理、精准督导,助力边疆地区教育质量提升,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会上,上海师范大学、浦东新区、静安区、闵行区、宝山区等援建单位代表分别发言,分享援疆实践成果,表达了持续深化沪喀教育合作的坚定信心。
![]()
会议还举行了“致敬奉献者”仪式,向历批次上海教育援疆干部、教师代表颁发“申情无限·大爱兴疆”援疆荣誉纪念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喀什实验中学(喀什六中)学生代表献花,向长期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会上,沪喀两地名校长、特级教师、援疆教师代表围绕喀什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作专题报告。在喀什六中分论坛暨“玉兰工程”活动中,沪喀两地教育专家、校长代表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德志体美劳融合育人、未来学校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多场圆桌研讨聚焦“AI时代的边疆教育”“足球育人特色项目”“文化润疆教育路径”等主题,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喀什地区12个县市教育局、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会议与相关论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