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血液肿瘤中创造奇迹的CAR-T疗法,面对占据癌症90%的实体瘤时却屡战屡败。然而众多医学研究者夜以继日地探索,只为找寻攻克的策略。但现在,这一困境正在逐步被打破。
近日,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一项来自中国的CAR-T细胞疗法研究数据公布后,立刻引发全球肿瘤学界的关注。
这款名为KD-496的生物制剂,是全球首款针对CLDN18.2和NKG2DL双靶点的CAR-T实体瘤治疗药物,由我国自主研发,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临床研究。
令人振奋的是,在晚期胃癌和胰腺癌患者中,尤其是在中剂量组,客观缓解率达到了惊人的100%。
![]()
图源摄图网(已获授权)
革命性疗法:什么是双靶点CAR-T?
要了解这一突破,我们首先需要知道CAR-T是什么。CAR-T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21世纪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它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消灭癌细胞。
通俗来讲,CAR-T相当于给人体内的T细胞装上了“导航系统”,让这些免疫细胞能够准确找到癌细胞并发起攻击。
而此次发布的KD-496与以往CAR-T疗法不同的是,它同时靶向两个靶点——CLDN18.2和NKG2DL,相当于给T细胞装上了“双导航系统”,大大提高了识别和攻击癌细胞的准确性和强度。
惊艳数据: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突破
这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领导的研究,在2024年3月至2025年4月期间,共纳入了6名传统治疗失败的NKG2DL/CLDN18.2双阳性胃癌和胰腺癌患者,年龄分布在43~73岁。
研究分为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每组各3名患者。
在安全性方面,研究结果显示KD-496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3级不良事件包括33%的贫血和50%的白细胞减少。
仅有一例患者出现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且未观察到4级或以上的CRS或神经毒性。这对于CAR-T疗法来说,是一个相当令人鼓舞的安全性数据。
而疗效数据更是令人振奋:
- 胃癌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ORR)达到75%(3/4)。
- 胰腺癌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达到50%(1/2)。
- 中剂量组(3名患者)无论是胃癌还是胰腺癌,客观缓解率均达到100%。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名胰腺癌患者在注射后240天的随访中仍持续保持部分缓解状态。这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来说,堪称奇迹。
典型病例:73岁胰腺癌患者的重生
在这项研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病例是一位73岁的女性胰腺癌患者。
她于2021年7月5日被确诊为胰头占位,伴有胆道低位梗阻,接受了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胰头沟突有约3cm质硬肿物,病理诊断为:中分化腺癌。
在接受KD-496 CAR-T细胞治疗后,这位患者的肿瘤持续缩小:
治疗后的第28天,肿瘤评估显示靶病灶较基线缩小34.5%。
第60天,缩小37.9%。
第90天,持续缩小达到44.8%,实现了持续确认的部分缓解(PR)。
最令人鼓舞的是,在治疗后180天的随访中,她仍保持持续缓解状态。对于预后极差的晚期胰腺癌来说,这一结果堪称重大突破。
![]()
图源官方
为什么双靶点设计如此重要?
KD-496的双靶点设计——同时靶向CLDN18.2和NKG2DL,是其成功的关键。
CLDN18.2( Claudin18.2)是一种胃肠道肿瘤中广泛表达的抗原,尤其在胃癌、胰腺癌中高表达,是理想的靶点。
而NKG2DL是NKG2D配体,在多种实体瘤表面高表达,参与免疫激活。
双靶点设计有两大优势:
- 提高识别准确性:通过双重识别机制,CAR-T细胞能更精准地锁定癌细胞,减少误伤正常细胞的可能。
- 防止抗原逃逸:肿瘤细胞可能会通过下调某一抗原逃避免疫识别,而双靶点设计大大降低了这种逃逸概率。
这种设计思路代表了下一代CAR-T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多种创新设计,针对性解决实体瘤治疗中的抗原异质性、免疫逃逸等难题。
CAR-T疗法:从血液肿瘤到实体瘤的征战
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治疗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功。
例如,2012年,7岁女孩Emily Whitehead接受CD19靶向CAR-T治疗,成为全球首个被CAR-T治愈的白血病患者,至今已无癌生存超10年。
在B细胞来源的白血病、淋巴瘤中,CD19靶向CAR-T治疗的完全缓解率超80%,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客观缓解率达44%-91%。
然而,CAR-T疗法在实体瘤领域的进展一直较为缓慢。实体瘤具有肿瘤异质性强、免疫微环境抑制性强等特点,一直是CAR-T疗法的“硬骨头”。
KD-496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突破,标志着CAR-T疗法正在实体瘤领域打开新局面,为无数晚期实体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前景与展望:双靶点CAR-T的未来
基于这些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研究团队将继续探索更高剂量KD-496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疗法有望惠及更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
不仅如此,双靶点CAR-T技术的成功,也为其他类型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针对不同靶点组合的双靶点乃至多靶点CAR-T疗法进入临床研究。
CAR-T疗法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目前已超越癌症治疗,在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潜力。
全球首款,实体瘤CAR-T疗法提交上市申请,剑指晚期胃肠道肿瘤
说到实体瘤CAR-T就不得不提到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2025年6月25日,科济药业宣布,其自体Claudin18.2 CAR-T 细胞产品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Satri-cel,CT041)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正式提交至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拟用于治疗 Claudin18.2 表达阳性、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G/GEJA)患者。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舒瑞基奥仑赛即将成为全球首款针对实体瘤的CAR-T产品,早日惠及广大胃癌患者。
此次提交的新药上市申请基于在中国 24 个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活性对照的 II 期研究。临床试验结果已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Lancet》和2025年ASCO学会上正式公布。研究结果如下:
中位总生存期显著延长,死亡风险显著降低
客观缓解率22%,疾病控制率63%
![]()
研究结果显示,在 Claudin18.2 表达阳性、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胃/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中,舒瑞基奥仑赛对比标准治疗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能够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同时安全性可控。
目前无癌家园免疫临床试验急招肝癌、胃癌、卵巢癌、食管鳞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间皮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癌种!
除了上述提到的血液肿瘤外,实体瘤癌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CAR-T项目进行治疗。
KD-496 CAR-T疗法的初步成功,是中国在创新细胞治疗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进展。它不仅在晚期胃癌和胰腺癌患者中展现出100%的缓解率,而且安全性可控。
对于历经传统治疗失败、处于绝望中的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来说,这一突破无疑带来了新的生命曙光。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希望这一疗法能早日获批上市,惠及更多患者。
癌症治疗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免疫治疗时代。而双靶点CAR-T技术,正是这个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为无癌家园原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