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妇联第四十九期“巾帼微课堂”
正式开课啦!
为切实提升妇联干部素质和能力、强化队伍建设,带动更多妇女群众了解妇联的职能定位,并引导妇女群众牢固树立“四自”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妇女儿童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昌平区妇联推出《巾帼微课堂》栏目。今天让我们走进第四十九期课堂。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作息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等)息息相关。
![]()
晚上10~11点入睡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最低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一项大型研究。UK Biobank(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库收集了50多万人的健康信息。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推算出他们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时长和睡眠规律性,最终有88026名参与者的数据被纳入分析。
研究人员把这些人分成四组:晚上10:00前入睡、晚上10:00~10:59入睡、晚上11:00~11:59入睡和午夜后才入睡。然后,他们对参与者进行了平均5.7年的随访。
结果发现:一共发生了3172例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的是晚上10:00–10:59入睡的那组。相比之下:
过早睡(< 10:00):风险增加24% 11:00~11:59睡:风险增加12% 午夜后才睡:风险增加25%
“最佳入睡时间窗口”就是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
![]()
Kaplan–Meier曲线展示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时间推移的情况,并根据睡眠开始时间进行了细分。
研究还发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可能更敏感地受到睡眠时间的影响。对于女性而言,无论是过早睡还是熬夜到午夜后,风险都显著增加。
![]()
睡眠开始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A)总体样本,(B)男性,(C)女性。
而对于男性而言,只有“过早睡(<10:00)”才显示出风险增加(17%)。研究者提出了可能的原因:
1. 生物钟紊乱:太早或太晚睡觉会让节律失衡,影响血压、激素分泌和血管功能。
2. 代谢异常:晚睡和早睡都可能扰乱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肥胖和糖尿病风险。
3. 性别差异:女性在绝经前有一定的雌激素保护,但睡眠节律紊乱可能削弱这种保护,使心血管风险更快显现。
即使研究人员控制了其他变量(比如睡眠时长、规律性、肥胖、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个“U型关系”依然存在。这意味着:入睡时间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风险因素。
![]()
从今晚起,这样睡觉吧
1.把握黄金入睡时段
尽量让自己在晚上10~11点之间入睡。
2.保持作息规律
不要频繁“熬夜+补觉”。
3.改善睡眠环境
睡前少刷手机、避免强光和咖啡因。保持卧室安静、凉爽。睡前做些轻松的伸展、阅读或冥想。
4.别忘了整体健康
饮食均衡、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同样关键。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更需要规律睡眠来减轻心脏负担。
来源:中国妇女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