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的今天,一个不容忽视的“城市矿山”正悄然形成——废弃锂电池。据行业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动力电池已突破百万吨级,预计到2025年,累计退役量将超过300万吨。这些“退役”的电池,是环境污染的隐患,更是锂、钴、镍、铜、铝等战略资源的重要来源。如何高效、环保地“拆解”这座矿山,已成为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重要课题。
从“废品”到“资源”:一场锂电池的再生之旅
走进绿捷环保的设备展示车间,一条条自动化处理线静静伫立,它们的使命,是将人们眼中“无用”的废电池,变成可再利用的高纯度金属材料。
以LVJIE-1000型废电池回收处理设备线为例,整套工艺流程科学严谨,分为多个阶段协同作业:
1. 预处理与破碎
废旧电池包经人工投入链板输送机,进入一级破碎机进行初步破碎。破碎后的物料通过螺旋系统送入烘干炉,在电加热作用下进行15-20分钟的干化处理,确保后续分选效率。
2. 多级分选与提纯
粗破碎后的物料首先通过振动筛分出约70%的“黑粉”(富含锂、钴、镍的正极材料),剩余物料经磁选去除铁质成分后,进入二级破碎与高速涡流粉碎环节。最终,通过气流、振动与磁选相结合的复合分选方式,实现铜粉、铝粉与黑粉的高效分离。
3. 环保尾气处理:零二次污染闭环
整个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与废气,并非简单排放。系统采用负压收集,经脉冲除尘器、喷淋塔初步净化后,再进入活性炭吸附箱。当活性炭接近饱和,系统自动切换至催化燃烧脱附装置,将有机物在250℃~350℃下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回收热量用于循环加热,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零二次污染。
最终产品中,黑粉含铝、含铜均低于0.5%,铝粉与铜粉的纯度也达到行业高标准,完全可作为再生原材料回用于电池生产或金属冶炼,真正实现“资源有限,循环无限”。
技术为核:打造非标定制化解决方案
不同于标准化设备,废电池来源复杂,形态多样——从18650小圆柱电池到动力电池包,从极片边角料到报废汽车电池组,每类物料的处理需求都不同。绿捷环保坚持“非标定制”理念,根据客户实际产能、原料特性与场地条件,灵活调整设备配置与工艺流程。
目前,公司已服务国内外300多家锂电池处理客户,产品应用于赣锋锂业、天奇股份、中信集团等知名企业,成为资源再生产业链中值得信赖的一环。
未来展望:让每一块废电池都有“归途”
随着国家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加强,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闭环体系正在加速构建。未来,废电池回收将更加智能化、规模化、绿色化。
绿捷环保正持续投入研发,探索低温热解、智能分选、AI识别等新技术在回收领域的应用,力求在提升回收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能耗与人工干预。
每一块废电池,都曾为电动出行提供动力;而今天,它们也应拥有体面的“归途”——不是被遗弃在角落,而是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参与下一轮绿色革命。在这条从“废”到“宝”的旅程中,技术是桥梁,环保是底色,而责任,是永恒的驱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