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的关键五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纳入国家战略体系。新修改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也将于11月1日起施行。如何更好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民盟市委社发委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和他的团队以跨学科的视野和创新实践,积极回应这一时代命题。
![]()
“做老龄研究还是蛮有意思的”
“人口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非常清晰地知道,本世纪中国会进入快速人口老龄化进程。”胡湛开门见山地说。2010年,他进入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彭希哲教授对他说,最值得投入的研究方向就是老龄化,“因为它已经扑面而来了”。
胡湛认为,老龄化并非是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系统应对的、长期性的“慢变量”。“就像麦肯锡的报告里写的,老龄化和工业化、全球化一样,是一个世界性趋势,将重塑整个社会结构。所以做老龄研究还是蛮有意思的。”他说。
挑战与机遇并存。胡湛指出,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是一体两面,这种结构性转变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议题:在老龄化社会中青年人如何就业?生育模式会如何变化?老年群体的爱情、婚姻如何安放?“今天60岁的人很大概率还有20年甚至30年寿命,这几乎相当于又一段人生。如何规划这段生命,对个人和社会都是全新的课题。”修改后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正是对老龄化新课题的积极回应。
“中国式养老是一个科学问题”
在民盟第十四届民生论坛上,胡湛提出推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均衡,探究人口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在他看来,若能平稳调整结构,社会将从依赖超大规模人口的“高位均衡”转向新的“中低位均衡”。“我们团队认为,必须依据人口发展的科学规律,主动、渐进地调整社会政策体系,从而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他郑重地说。
胡湛团队成员来自社会学、计算机、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背景,尝试从多维度切入老龄化议题。他介绍,研究方向主要有三类:一是聚焦“人口高质量发展与银发经济”进行宏观政策分析和经济模拟;二是关注“中国人的衰老图谱与主动健康管理”;三是面向老龄化社会的“AI向善与数智养老”。目前,胡湛团队正与业界合作,制定针对老年人群的AI语料标准和“AI价值靶场”,以期未来对相关应用进行审查。
“科技赋能无法替代人的关怀”
新修改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新增陪护假制度,引发社会关注。虽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让“数智养老”成为热点,但胡湛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知:“照顾人肯定是人类更擅长。”陪护假将有效缓解赡养人照护患病住院老年人的压力,体现出科技赋能背景下的人文关怀。
他对当前“卷”居家机器人的趋势持审慎态度:“举个例子,老年人抽烟喝酒打牌,机器人拦他不拦他?这在现有的伦理和技术框架下很难自洽。”他还分享了2021年在农村地区为孤寡老人试点投放陪护机器人的经历。“几个月后回收机器人时,有孤寡老人哭了,说‘从来没人陪我说过这么多话,这家伙天天陪我说’。”这个场景让胡湛意识到,低成本的技术方案在解决农村养老,特别是情感慰藉等“兜底”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但他始终坚持,科技是工具,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尤其是在养老服务中,人性的温暖和专业的照护才是核心。
作为民盟市委社发委主任,胡湛将学术研究与参政履职紧密结合,不仅积极参与民盟市委的决策咨询工作、撰写专报,还受邀参与了民盟中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专题调研,为破解生育问题建言献策。他说,团队每年约有二三十份建议被采纳,社发委也牵头多项课题调研,产出了一批高质量成果,让他的“使命感”变得更强了。
原标题:《如何更好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胡湛:科技赋能无法替代人的关怀》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来源:作者:郭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