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大授衔,出了件少见的事——一位四野王牌军的将领只授了少将,消息刚传开,萧克、王震等8位开国将领就坐不住了,联名给总政治部写了封信,直言“这军衔授低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负责上将到少将军衔评定的罗荣桓元帅,看完信后亲自去见了这位少将,还当着面道歉:“友林同志,是我们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我的疏忽。”
这位能让8位将军集体力挺、让罗帅主动认错的少将,到底是谁?他又有怎样的经历,能让这么多人替他说话?
![]()
这人叫谭友林,1916年出生在湖北江陵的一个苦人家。14岁那年,他揣着干粮参加了红军,可没几天就差点丢了命。
当时湘鄂西推行“左”倾路线,有人说他是“改组派”,特务队员把他绑在原地要处理。刚好贺龙路过,看见这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当场就火了:“他算啥子改组派?一个洪湖边没爹的苦娃子,知道啥叫改组派!”
一句话救了谭友林的命,松绑后这孩子腿一软,直接昏在了贺龙面前。后来贺龙把他安排到红三军,从政治部青年干事做到独立营政委,打仗时他总冲在最前面。有次子弹打穿了右臂,他随便裹了块布,接着跟敌人拼,直到战斗结束。
整个土地革命时期,谭友林最高做到了红二方面军32军96师政委,跟着部队走完了长征。到陕北后,他去中央红军大学学习,周总理见了他还开玩笑:“你这个娃娃政委,部队服你管吗?”
![]()
谭友林回答得很实在:“主要靠党组织。”周总理当场点头:“你有一个政治委员的水平!”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雪枫专门点了谭友林的名,要跟他一起组建游击队。俩人从300多人的队伍起步,两年多就发展成1.7万人的新四军六支队。跟日军打仗时,这支部队专啃硬骨头,多次砸了日军的坦克、缴了火炮,把敌人的冲锋一次次打回去。
皖南事变后,谭友林成了新四军四师十二旅旅长,后来还作为党七大代表去了延安。到了解放战争,他跟着大部队去了东北,在四野王牌39军当副军长,从东北打到南方,没少立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谭友林第一批入朝,还是39军的副军长。最出名的就是云山之战,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骑一师——这支部队号称“开国元勋师”,从没吃过败仗。
谭友林和军长吴信泉带着39军,用劣势装备硬拼,最后把美军打垮了。战后彭德怀专门表扬:“39军打得好!美骑一师这回栽了!”
![]()
就是这么一位从红军打到抗美援朝的老将,1955年授衔时只得了个少将。萧克、王震这些红二方面军出来的老战友,一看名单就急了。
8个人凑到一起,联名给总政治部写了信:谭友林红军时是师政委,抗战时是旅长,解放战争是王牌军副军长,还打了抗美援朝,怎么也该是中将!
罗荣桓元帅看到信,立马调了谭友林的履历仔细看。越看越觉得对不住人,他亲自找到谭友林,开门见山就道歉:“友林同志,你的军衔授低了。跟你同期的战友好多都是中将,是我们工作没做细,我的疏忽。”
![]()
可谭友林自己压根没在意。他事先不知道老战友们为他争衔,拿到少将军衔命令时,只觉得满足——跟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比,自己有家有娃,还能当将军,还有啥不满足的?
听罗帅这么说,他赶紧摆手:“罗帅您别这么讲。我能活下来就很幸运了,军衔高低算啥?”
其实谭友林授衔偏低,不是他不够格,是四野的名将实在太多了。就像钟伟,解放战争时都当纵队司令员了,按资历也是中将水平,最后也只授了少将。授衔得兼顾各部队、各时期的平衡,谭友林就这么“被委屈”了。
不过就算是少将,谭友林也有个独一份的荣誉——他手里有五枚一级勋章: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还有后来的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开国少将里,能拿到五枚一级勋章的,只有他一个。
![]()
晚年的谭友林还当过军区政委,生活过得很简单,不讲究吃穿。2006年,这位90岁的老将军在北京病逝,走完了从洪湖苦娃到开国少将的一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