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一次访谈中,扔出了一个重磅观点,给中美关系做了个全新的战略定性。他说得非常直接:中国是一个“新的存在”。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贝森特强调,过去美国在全球的对手,要么是经济上竞争的“盟友”,要么是军事上隔离的“苏联”。
但是现在,中国打破了界限。中国是美国经济上最大的对手,同时也是军事上最主要的竞争者。华盛顿高层这种“双重威胁论”的明确表述,意味着他们已经全面升级了对中国的战略认知。这不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一场全面、跨领域的竞争。美国财长释放这种信号,到底想告诉世界什么?这场“经武一体”的新较量将如何影响全球走向?
![]()
贝森特的这番话,彻底揭示了美国决策圈的深层焦虑。过去,美国的对手,不是经济体制不同,就是军事上遥远。但中国不同,中国经济深度嵌入全球市场,是无数美国企业的利润来源和供应链核心。这是经济上的直接竞争。同时,据The New York Times分析,中国在航天、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未来科技领域突飞猛进,正在改变全球军事力量平衡,这又是军事上的巨大挑战。这种经济和军事力量的高度结合,让华盛顿的战略家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发现,想从中国市场赚钱,但又想限制中国科技发展,这种**“拧巴”的战略困境**,就是贝森特口中“新的存在”的核心。美国想继续主导全球秩序,但中国崛起打破了它的如意算盘。
![]()
财政部长级别的人物站出来做这个定调,其目的在于统一美国国内思想,并加速拉拢盟友。对内,贝森特需要用“双重威胁”来增强紧迫感,促使国会快速通过法案,为半导体、生物技术等关键产业提供巨额补贴,推动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出去。据Reuters报导,美国政府正在持续推行“去风险化”,核心就是动员一切力量,保障自身技术领先和供应链安全。对外,这句话是说给欧洲、日本、澳大利亚这些盟友听的。他想传递一个信息:中国对美国的挑战是空前的,你们必须选边站。通过夸大威胁的“独特性”,美国试图强行推动盟友体系在经济和安全上全面“对齐”,共同建立起一道围堵中国发展的壁垒。这是一种用恐惧驱动的联盟策略。
然而,贝森特这种“双重竞争者”的定性,本身也反映了美国战略的内在矛盾。全球化时代,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完全切割是不现实的。美国试图在科技和安全上“脱钩”,但在贸易和气候等领域又不得不寻求合作。据DW(德意志之声)评论,一味强调对抗,只会让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难度倍增。中国坚持的原则是:在存在分歧的领域保持沟通,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寻求合作。我们不追求对抗,但绝不害怕竞争。这种“求同存异”的姿态,与美国目前主导的“非黑即白”的零和博弈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贝森特的表态,预示着美国未来会采取更具针对性、更具侵略性的组合拳来应对。
![]()
“中国是一个新的存在”这句话,意味着华盛顿已经承认: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战略竞争的新常态。这场竞争不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对抗,而是国家发展模式、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全球规则制定权的全面较量。面对这种清晰的定调,中国需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唯一的应对之道,就是集中精力,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巩固经济韧性,同时深化与全球多边机制的互利合作。只有自身实力强大,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保持主动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