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大潮势如海啸般扑面而来。但是,大部分企业高管对AI转型的最终形态是模糊不清的。因此,不少人都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悠闲自如地慢慢前行。
今天,将我个人对未来三年的AI转型最终形态做一个基于我的认知的描述。所有这些描述,跟行业的专业没有关系,只是会拿我熟悉的保险行业来举例。
一、引言:AI转型不是 “技术升级”,而是 “组织进化” 的必经之路
当保险行业从规模扩张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AI已从 “效率工具” 必将升级为 “组织能力的核心载体”。无论是应对“客户需求个性化”(如年轻群体需要 “场景化保障”)、“运营成本高企”(如理赔人工成本占比达35%),还是 “员工能力重构”(如业务员需从 “推销员” 变 “风险顾问”),AI转型的本质都不是用机器代替人,而是通过机器增强人,推动组织从经验驱动转向智能驱动,从 “个体能力依赖” 转向 “集体智慧赋能”。
基于对保险行业10年数字化转型的观察,结合今年一年我自己编写了100多个各种智能体的体会,我认为保险企业AI转型的最终形态,应围绕 “知识沉淀-个体增强-智能协同-闭环迭代” 四大核心逻辑展开,最终形成 “人机协同的智能组织”。
拿军队作战来比喻,可能会让人更好地理解“人机协同智能组织”这个说法。现代化军队作战,都采用人机协同的作战方式。如人民解放军的陆军的合成化作战旅,其作战方式已经彻底抛弃了过去的人海战术了。在一个作战旅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地面作战武器,并且通过智能化作战系统来进行人机协同作战指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智能化人机作战组织。再比如今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配备了中国作战体系的巴方空军,用人机协同的方式,打下了印度7架战机而自己无一毁损。
未来企业的“人机协同智能组织”这一形态不仅能解决当前转型中的痛点(如知识分散、员工能力不足、效率低下),更能形成企业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如知识资产、智能协同能力),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AI转型的四大核心逻辑:从 “知识大脑” 到 “人机闭环”
(一)第一步:构建 “企业知识大脑”—— 打造组织的 “集体智慧”
核心内涵:企业知识大脑是保险企业的 “数字知识库”,整合通用知识、行业通用知识、企业专业知识、企业通用知识(包括各种工作流程及相关知识)等全领域知识,通过智能知识库相关的技术,实现 “知识的结构化存储、精准检索、动态更新”。
一旦形成这样的企业大脑,不仅企业的知识管理上升到新高度,更重要的是企业每个角落的员工都能在企业知识大脑的辅助下开展更加高效的工作。
(二)第二步:培育 “员工第二大脑”—— 从 “经验依赖” 到 “知识赋能”
核心内涵:员工第二大脑是 “企业知识大脑” 的 “个性化延伸”,通过整合企业知识库(公共知识)、个人知识库、工具库,为每个员工提供 “专属的智能顾问”,帮助其从 “工作人员” 转型为“智能工作人员”。
在企业内部为每位员工配备“第二大脑”后,每位员工都会成为“大聪明”,他们都成为行业该岗位的TOP员工。这就产生了平权效应,彻底改变过往依赖于个人的价值观、认知和方法论造成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参差不齐现象。
(三)第三步:普及 “智能体应用”—— 让知识转化为行动
核心内涵:智能体是知识大脑工行动的 “桥梁”,通过低代码/无代码平台,让员工(即使是非技术人员)能编写或使用智能体,将 “知识” 转化为 “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工作流程”。例如,基于知识库,业务员用智能体生成 “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后,Ta就可以按照该方案来采取一些列的行动了。
懂保汇现在给业务员推出的无人机展业模式中,业务员只需要输入一位客户的基础画像,智能体就能帮助业务员形成一套针对该客户进行精准营销的方案并生成千人千面内容(文章、视频、微信话术),帮助业务员通过内容营销来转化客户。这个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就是人机协同的过程,而基于知识库的智能体在人机协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在以往是没有企业能做到的。
基于我是一位“退休老工人”花400多元学习了几天的直播网课就开始编写智能体的经历,我认为未来企业第一步需要做到每个科室都有人能编写智能体,第二步将发展到人人能编写智能体。当然,我国的高中教育中应该普及智能体这门课程。智能体并不难,难的是人们自我设限,觉得“可怕”。
(四)第四步:建立 “人机协同闭环”—— 从 “单向输出” 到 “双向进化”
核心内涵:人机协同闭环是AI转型的 “终极形态”,通过 “AI生成方案-人工修改-执行反馈- AI学习” 的循环,实现 “机器越来越懂人,人越来越会用机器”。这里有个核心要点,就是万事先用AI开头,这才是AI Native应该有的习惯。
人机协同智能组织的关键是形成人机协同的闭环。在不断循环迭代中,持续提升人机协同的效能。
三、人机协同智能组织的价值:从 “效率提升” 到 “能力跃迁”—— 构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一)直接价值:降本增效,改善客户体验
- 提升效率
- 通过智能体自动化重复工作,大幅度提升人效、财效、时效和物效。
- 降低成本
- 大幅降低组织成本,尤其是固定成本。
- 改善客户体验
- 由于专业高效,客户体验极大改善,NPS分数显著提高。
- 创造新价值
- 通过设计人机协同新业务模式,企业能创造出新的更高的价值。
(二)深层价值:构建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 知识资产的积累
- 企业知识大脑是保险企业的 “数字护城河”,整合了 “行业经验+企业专属数据+客户需求”,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 员工能力的跃迁
- 员工第二大脑让 “普通员工” 快速成长为 “资深员工”,实现团队能力的跃升。
- 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 基于企业大脑和员工第二大脑的完整知识体系帮助企业内部在共同的认知平台上形成高效响应市场的能力。
- 差异化的模式
- 形成客户端差异化的产品研发、营销和销售、服务的差异化能力,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
人机协同智能组织的最终价值是以更小的投入、更高的效率为企业产生更高的业务价值、财务价值和品牌价值。
四、结语:AI转型的顶层设计—— 企业高管需推动 “认知革命”
![]()
保险企业的AI转型,不是 “技术部门的事”,而是 “高管团队的核心战略”。高管需要推动以下 “认知革命”:
- 从 “工具思维” 到 “组织思维”
- AI不是代替人,而是增强人,转型的目标是构建 “人机协同智能组织”,而不是“机器统治的组织”。
- 从 “短期投入” 到 “长期积累”
- 知识大脑、员工第二大脑、智能体平台都需要 长期投入,但这些投入会形成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带来长期回报。
- 从 “技术驱动” 到 “业务驱动”
- AI转型需 “以业务需求为核心”,而不是 “为了技术而技术”。
AI转型的本质是 “用技术重构组织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 让企业能 “记住” 所有知识,让员工能 “运用” 所有知识,让智能体能 “转化” 所有知识,让人机能 “协同” 创造价值。只有这样,保险企业才能在 “精耕细作” 的下半场,保持 “持续竞争力”,成为 “客户信任的智能保险服务商”。
接下来的三年,就看谁能率先在在AI转型中突出重围,实现“人机协同智能组织”的AI转型愿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