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川佛教史略
据文献所载,南川最早著名历史人物,当为对民族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尹珍(79~162)。尹珍字道真,跟随东汉经学大家许慎学习,回乡办学,在南川留下了尹公致学的美誉。民间尚有东汉徐庶在金佛山修道的传说,然无文献资料可佐证。可以推测,金佛山也经历了由道转佛的历程。
佛教何时传入南川,史家说法不一而论。《方舆汇编·重庆府祠庙考》载:“南川县普泽寺,汉建。”此认为普泽寺为汉代所建。咸丰《南川县志》卷一《古迹》载:“飞云阁,《通志》:在县北普泽寺内,宋建。《旧志》:南川县普泽寺有飞云、万卷、衍庆、凝香四楼。”《县志》称普泽寺为宋代开创。但重庆佛教传入较早,如开县大觉寺,忠州大成寺、龙兴寺,江津妙胜寺等,均为汉代所建,丰都等地发掘的汉墓发现有大量佛教遗存。南川地处交通要道,文化繁荣,山上徐庶修道,下有尹珍传经,以此推测,普泽寺当为汉代所创。
南川多汉代遗风,如咸丰《南川县志》卷一《古迹》载:“西心坎崖上隶书,《通志》:心坎崖上有隶书云:太初二年三月十六日,二二十余字,多残缺不可读,在溱溪寨路。旧志同。”
咸丰《南川县志》卷一《古迹》载:“吹角坝古摩崖,《通志》:吹角坝溱州堡有古磨岩碑,风雨朘剥,苔藓侵蚀,惟识建安二字,余不可辨。旧志同。”“建安”为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6年至220年。虽不知汉刻之内容,然可知汉代南川人文胜景之象,不异于他处。
咸丰《南川县志》卷一《古迹》载:“铜钵,治西金竹寺,五十里,明时建,寺外众山环列,康熙间改建,土中掘铜器一枚,大如盒盎内篆文一行,不知何代物也。”金竹寺为南川最大佛寺,曾为僧会司所在地。据志所载,铜钵有铭文,汉代多出此类文物。故疑为汉代及三国时物。
南川及綦江县志均载有《白鹤寺钟碑》云:“《通志》:钟记,字虽磨灭尚余一二可识,曰‘白鹤寺钟处士彭城刘欣撰'。旧志同。”白鹤寺创建年代不详。彭城为江苏徐州地,刘邦故里。考诸史乘,多有刘欣之名,如汉哀帝刘欣。此称彭城处士,当是刘邦后裔,应为汉以后人物。县志载南川有“吹角坝姜维碑”,为三国时期遗物。
两晋南北朝隋代,近400年间,南川未见佛教人文记载传之于世,拟候来者补订。到了唐代开元年间,南州刺史唐虞景信仰佛教,并在南州推行佛化政策,造石刻佛像。咸丰《南川县志》卷一《古迹》载:“南州石像颂。《通志》:南州镇下三里岩上有石佛像,近有碑出于下,云‘南州城门石岸石像颂并序,司法参军员外郎置司正靳豫撰',乃开元十八年十二月丙戌中,大夫使持节南州诸军事守南州刺史上柱国普昌唐虞景所造卢舍那石像也。旧志同。”此时普州、昌州、开州等地,造像之风盛行,佛教兴盛,臻于巅峰。
唐代金佛山应为名山胜景。《金佛山的传说》中称:有采药山民,见山中金佛而疾病立瘥,于是发心修建寺院,名为金佛寺。传说中没有说明是什么时候修复古寺,只提到前朝曾经有寺,后人再次复建。我曾上金佛山,亲自查看了金佛寺的一块残破记事碑,有“唐金佛寺小引”句,说明此寺本唐代修复,创寺无可考。至少说明,金佛山在唐代已经由道家宫观转型为佛门寺宇。
宋代之南川佛教,因五代战乱有所损伤,由唐代恢宏大气转为崇尚巫术的特色。《方舆汇编·重庆府古迹考》载:“老龙洞,在县东。宋时宫中灾,帝梦龙绕内殿。问其名,答曰吾重庆府南川县四十八渡老龙王也。因敕封四十八渡金角老龙王。明万历间,复至南京救火,加封普济洞行雨得道金角老龙王。古碑尚存。”《南川县志》记其事,有老龙王化为老叟,教诵经之法,所诵谓佛经也。此事应析为南川佛教信仰之巫术化,并多有灵验,为朝野所推崇。
南川虽然地处内陆,然生活富有,人文发达,为时人所重。如《虚堂和尚语录》卷二:“僧云:‘人人有个生缘,如何是学人生缘?’师云:‘懒向人前拔茄树,要去南川作化主。’僧礼拜。”虚堂名智愚,在湖州道场山运庵岩而契悟,出世于嘉兴府兴圣禅寺,时宋理宗绍定二年也。宝祐六年敕领育王山三年,景定五年有诏使住净慈。衲子云集,堂宇不能容,半居堂外。理宗崩,召师使对灵普说,两宫赉赐优渥,度宗咸淳三年迁径山,六年,寿八十五寂。宋代虚堂和尚所提到的南川,如果说是重庆南川,当知宋代南川在佛教界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元代朝廷崇尚喇嘛教,重庆地区因人口损失严重,加之元朝实施民族歧视政策,生产恢复缓慢。虽有重庆缙云山金碧峰禅师,曾在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及帝都影响很大,但之于重庆本土,佛教未待全境兴盛。到了明代,朱洪武为僧侣出身,重视休养生息,人民生活富裕。南川一地佛教,由此大盛,寺院大多建于明代成化、正德、万历、天启、崇祯年间,约102所,其中较著名的有金佛山金佛寺、铁瓦寺、凤凰寺、莲花寺,兴隆镇的金竹寺(白净寺),隆化镇的普泽寺、东城东胜的报恩寺和高桥的铁佛寺、文凤的万寿寺和华耳寺,北固的明月寺,岭坝的宝象寺,鸣玉镇的安山寺,石溪乡的清凉寺,干丰乡的华藏寺等48所。
明代最著名的,是金佛山云庵和尚,其弟子为达州白马寺仪峰方彖禅师,仪峰方彖禅师。《径石滴乳集》卷四载:“白马寺仪峰方彖禅师,达州罗氏子。参金佛山云庵和尚。令看如何是鬼神觑不破之机,三年有省,出峡遍谒知识,结茅双溪。一日午炊,闻甑中作声,忽大悟。”《释鉴稽古略续集》卷三载:“仪峰方彖,夔州人,参金庵,依遍融释疑。”此地净云庵和尚称“金庵”,可能与云庵和尚住持金佛山金佛寺有关。《五灯会元续略》卷二、《五灯严统卷》十六、《五灯全书》卷一百二十、《续灯正统》卷四十二、《续灯正统》卷十二、《正源略集》卷八、《锦江禅灯录》卷九等均有仪峰禅师传记,都称参“云庵和尚”。可见云庵和尚也是一代法门宗匠。为什么仪峰禅师离开金佛山呢?为了更好地教育弟子,云庵禅师把弟子仪峰禅师交给他的好朋友不二际禅师,不二际禅师当时被朝廷封为国师,并赐以紫衣。《径石滴乳集》卷四称,与仪峰方彖同门有太原府台山妙峰福登禅师,神宗赐紫,封为真佛子;黄州白虎山兴善寺一然如幻禅师等。《径石滴乳集》卷一称方彖为佛崖际禅师法嗣,为径山下十三世。佛崖际禅师即不二际国师。我在金佛山金佛寺见有残石上有“皇楼下群民皈依”之句,可见云庵大师于皇家也有一定的影响,甚至受到过一定的封赏,否则在金佛寺也不能有皇楼之称谓。
从仪峰禅师的禅学中,我们可以探究云庵祖师的禅法。《宗统编年》卷三十载:“祥符荫曰:白马彖禅师,真参力究,密证宗乘,秘重大法,不以禅师自居。神庙时莲居开禅期,皋亭永庆辟枯木堂。仪丰闻谷二大师,实以禅摄讲净,而不滞理致,不堕名言者也。”仪丰也作仪峰,白马彖即白马寺仪峰方彖禅师。禅师功成而弗居,如云庵禅师足不出金佛山同。师禅净讲律皆通,可谓佛门通才。文中所言闻谷,即闻谷广印(1566-1636),曾参礼西蜀之仪峰及无幻等,开径山法派破山老祖曾参学广印。广印传元贤(1578-1657)、道霈(1615-1702)等,授以念佛毕竟成佛之理。如此,流行于江浙的径山法脉,和盛行于台湾福建一带的鼓山法系,均与金佛山云庵祖师的教育有关。
明末战乱,南川佛教受到较大影响。《清史稿·列传一百十三》之《阿尔泰传》载:“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雍正间,以副榜贡生授宗人府笔帖式。乾隆中,屡迁至山东巡抚。······抵夔州,护其倾欹,补其缺落,兼葺大渡河泸定桥,水道自万县入湖广境,凿治险滩凡一百有奇。议以牧厂余地招佃为田。议置义仓,捐谷千余石以倡。议开南川金佛山磺矿。议筑都江大堰。议松潘、杂谷、打箭炉三口置仓储麦课,备边储。”文中提到金佛山磺矿,现遗址尚存。金佛山多石灰石、煤炭、铁矿、磺矿等,清代明文记载大量开采,甚至在县志中有金佛山矿工因工资纠纷闹事的记载。金佛山多山洞溶岩,又是产硝之地。矿业发达,商贸业随之而兴,人民生活相对富足,佛教事业因而兴盛起来。
金佛山一系禅法,自明末后,为破山法系。《华岩不厌乐禅师语录》卷三有《金佛山击竹明谭传法偈》,偈云:“即心即佛莫忘怀,二六时恒忆大梅。珍重一朝梅子熟,非心非佛骂吾侪。”此非心非佛,即心即佛,乃马祖道一禅师公案,梅子熟代表学人机缘成熟之时。金佛山多方竹,古有香严击竹悟道之公案,此击竹或为寺,或为地名。与不厌乐禅师同时,有贵州佛教的开创者,破山禅法传承者敏树如相禅师也在金佛山传法,其语录中有《付击竹道赞禅人》偈:“妙体圆明离诸行,本来真性亦清净。今将此个平常心,继汝流传佛祖命。”敏树相禅师传法后,游历金佛山,见风景如画,作诗一首,名《游南川金佛山》:“古佛当年应迹来,南川瑞霭曙光开。奇峰一带冲霄汉,锦水千寻派翠堆。峭壁霞妆金世界,层峦雾拥玉楼台。惟闻树鸟清歌咏,寂寂钟声醒客怀。”
民国时期,南川佛教几近衰微,金佛山佛寺多成废墟。金佛山西坡上牵牛坪,有古寺名凤凰寺,为明代古寺,民国时华岩寺僧焕然大师复建,寺前有八卦杉林,寺下有泉,泉中有鲵,寺后有千年寒泉,慰为大观。药池坝有古佛洞,为高原第一洞,可容数十万人,洞中有石佛,天然所成,极为难得。洞外有寺,为华岩寺僧性圆大师(又名断瓜和尚)所建。
民国十五年(1926),僧大开、僧尚先等于普泽寺成立南川佛教会。三十二年(1943),静虚法师自重庆到万盛同善堂,成立念佛联社。三十三年(1944)二月,释海林等于普泽寺召开诸山代表大会,到会僧众30余人通过《南川县佛教协会会章》,规定以“联合全体佛教徒,实现大乘救世精神、弘扬佛法、利益群生”为宗旨。同年,静虚法师离开南川后,释名浩、僧果方、僧宽仁等发展居士200余人。次年,释名浩、僧超会、僧果方等在南平镇设佛教会。三十五年(1946),僧宽仁在保尚寺设佛堂,发展居士300余人;释江妙法师在县城九重专设立佛堂,发展居士200余人。
1952年,全县有佛教寺院35座,和尚60人、尼姑30人,1953年起,不少僧尼先后还俗,至1955年有和尚37人、尼姑13人。至1984年仅有和尚王宽恕1人居金佛山凤凰寺,但已不烧香拜佛,而以卖草药为业,1985年7月南川最后一名僧人王宽恕病故。全县寺庙多已荡然无存。80年代末,南川佛教渐兴,现已有八处佛教场所,并正在着手恢复金佛山燃灯古佛道场。
《佛国寻踪·南川金佛山佛教遗址碑拓辑录》节选

华岩寺欢迎您
来源 |摘自《佛国寻踪·南川金佛山佛教遗址碑拓辑录》
设计| 福 桔
责编| 照 瑛
审核| 德 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