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今年以来,梧州市藤县同心镇锚定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目标,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志愿力量为支撑,通过优化便民服务模式、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厚植文明氛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志愿者协助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何月梅摄
双轨并行优便民强活动,织密民生服务网
今年以来,同心镇锚定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目标,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志愿力量为支撑,通过优化便民服务模式、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厚植文明氛围,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让文明新风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推出“菜单式”文明实践活动,按群众需求精准供给服务内容:定期开展“方言政策宣讲会”,镇干部、驻村工作队用“土话”解读乡村振兴补贴、城乡合作医疗、养老认证流程等政策,搭配“你问我答”互动环节,累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解决政策疑问160余个;逢年过节组织“文化惠民行动”,邀请书法爱好者为村民写春联、送福字,组织村民包粽子、开展民俗体验,还安排牛歌戏下乡惠民演出,共开展20余场活动惠及群众1300余人;针对陈规陋习,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志愿者入户宣传“厚养薄葬”理念,今年以来协助村民简化红白事19起,让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点滴。
双向发力建队伍定机制,激活志愿服务效能
“前几天在微信群说老人行动不便,想找个理发师,第二天志愿者就上门了,还帮老人测了血压,真是太贴心了!”同心镇同心村村民李大叔的话,道出了志愿服务的“精准温度”。为让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同心镇整合村“两委”班子、党员、巾帼志愿者、乡贤、农技员等力量,组建10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贴心帮扶。
为避免服务“脱节”,同心镇搭建“线上+线下”双渠道点单平台:线上依托“民事直说”平台、村微信群开设“心愿征集栏”,村民可随时发送需求;线下在实践所、各实践站设置“群众意见征集簿”,方便老年人、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村民写下“需求”。收到需求后,实践站根据志愿队专长“精准派单”,并建立“接单—服务—回访”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巾帼暖心队”上门慰问群众10多次,“党员先锋队”在汛期协助转移群众,灾后清理淤泥、修复道路;“农技指导队”解决蔬菜病虫害防治、果树修剪等问题30余起,助力农户增产增收;“乡贤调解队”成功化解宅基地纠纷、邻里口角等矛盾15件,让乡村更和谐。
![]()
志愿者向群众宣传国家安全知识。覃国勇摄
双措并举抓节点重激励,涵养文明乡风氛围
“志愿者不仅帮我们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垃圾,还教我们怎么给闲置杂物归置收纳,现在村里环境干净多了!”参与过爱国卫生运动的村民刘大姐说道。同心镇紧扣爱国卫生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安全日等关键节点,让志愿服务与政策宣传“同频共振”,把文明理念送到村民身边:爱国卫生月期间,组织志愿者开展“村庄清洁日”活动,清理卫生死角80余处、清运垃圾12车,向群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党员先锋队”联合镇加油站开展消防演练,志愿者现场演示灭火器、灭火毯使用等技能,发放防灾手册800余份;国家安全日前后,“政策宣讲队”以“小板凳课堂”形式走进村民庭院,用“真实案例+方言讲解”的方式,普及电信诈骗防范技巧、国家安全法知识,累计覆盖群众1200余人次,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下一步,同心镇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载体、壮大志愿力量,让文明实践成为涵养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曾梅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