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道应用:化解路径依赖与组织僵化东方智慧与未来创新
湖北籍易学导师吴艳(号“余香袭心”)在企业创新与战略升级培训中提出了“中道思维”理念,受到关注。她长期兼任清华等高校高管培训讲师,将传统易学智慧融入现代管理教育。吴老师师从国学泰斗廖墨香,是其生前最后一位助教,将师承“余香”融入自身教学风格,以诚信与智慧启迪学员。正如一篇专访所言,她将毕生所学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开发出一系列企业易学课程,帮助现代人应对各种挑战。
![]()
在易经哲学中,“中和为贵”、“中道破局”、“柔中寓刚”等思想历来被视为至理。易经强调阴阳变化中的平衡,中正以达和谐为上策。《易经王者策略》一书指出,《易经》中的中道思维包括“三才之道观”、“时位合和”、经权之道和阴阳对立统一等思想,这些理念被渗透在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为现代决策提供了有益借鉴[3]。换言之,传统智慧主张在动荡中求中正,以平衡应对变化。正如谭镜辉等学者总结,应“把握刚柔相推、折中调和”──即在刚性与柔性之间寻求平衡,以避免陷入片面偏激。这恰似《易经》里“柔中含刚”“和而不同”的智慧:在柔韧中蕴含坚刚,在变化中求取稳定。借用易学视角看管理,中庸平和并非妥协,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协同策略。
吴艳老师开发的“九大体系”课程,把易学工具系统化运用于企业管理。学员在她的高级课程中会依次研修八字、姓名学、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等内容,实现易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例如,她有“奇门遁甲与现代管理”课题,借鉴奇门智慧来提升决策效能;也有“六爻预测与投资决策”课程,通过六爻断卦方法把握投资风向。这些课程围绕企业战略、组织布局、人事选拔等环节,帮助管理者用易学视角审视决策。
![]()
在组织结构层面,吴老师引入了风水中的“金锁玉关”体系,将其空间结构原理转化为管理模型。她指出:“金锁玉关讲的不是门窗格局,而是安全逻辑;它告诉我们如何让结构稳、能量顺、风险可控”。基于此,她提出企业需要构建“稳定—防御—平衡”的三层结构:入口(Input)负责资源流通,主轴(Core)确保战略执行的中心稳固,边界(Boundary)匹配组织与外部环境。这一思路强调正如金锁玉关中“阴阳平衡”、“气口开合”的理念,企业也需在进取与风险防守之间取得动态平衡。
当企业陷入路径依赖、组织僵化或战略混乱时,“中道思维”提供了破局思路。这意味着企业既不走极端冒进,也不消极保守,而是寻找“以静制动、转中生新”的办法。实际案例可见一斑:有一家生产牛仔裤的企业采用“不让上下游吃亏”的经营策略,结果即使在订单低迷期也能保持旺盛。这家公司通过“舍小利保全局”的方式建立了和谐共赢体系。另一家全国连锁批发市场则免除业户租金,但要求业主统一使用指定银行和物流。此举既解决了三角债风险,又使批发市场通过管理费和配套服务获取可观收益。这两个例子本质上都是“以中立极、破中而立”:企业以牺牲局部利益的姿态打破旧有的博弈格局,进而重新确立更加平衡的结构。正如上述案例总结的那样:“有舍有得也是阴阳”,用牺牲换取和谐,最终实现了系统的自我修复与增长。这正是易经所倡导的“中和思想”在组织再生中的落地应用:通过柔性策略打破死结,再在新的平衡点上立足。
展望未来,在全球创新竞争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东方传统智慧可能在企业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以“中道”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思维并非退让折衷,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重构智慧——它强调在变局中保持整体和谐、在矛盾中寻求平衡。正如一位学者所言,中国式管理思想要“以太极阴阳辩证哲理为体……把握刚柔相推、折中调和”的处事之道。同样,吴艳老师在实战中也证明了传统与现代能够交融共生:更多企业高管开始用易经视角审视决策、借风水理念优化布局,用中道智慧培育组织文化。可以预见,真正的“东方思维”不是消极妥协,而是在创新中融入平衡之道,在竞争中寻求长久共赢。通过中道思维,企业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稳住根基、再造生态,以更强大的韧性与活力走得更远。未来,那缕“余香”所代表的东方智慧,将继续为企业注入澄澈而持久的创新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