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谁能想到,半个多月前还在记者会上放话“对华加征100%关税绝不退让”的美国财长贝森特,到了吉隆坡谈判桌前会彻底换个画风?
谈判结束后,他对着镜头反复强调“双方框架具有建设性”,却对之前的狠话半个字不提,反观中方主谈判手、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全程语气没松过半分,每句话都钉在“取消全部加征关税”的底线上。
一软一硬之间,在场的记者都看明白了:美国那把挥了好几年的关税大棒,这次是真挥不动了,更有意思的是,这不是美方第一次在对华谈判里“改口”,几个月前的日内瓦会谈上,他们还死死咬住“保留20%芬太尼关税”不放,如今连新的100%关税计划都不敢提。
从日内瓦的“硬撑”到吉隆坡的“软退”,短短几个月,美国怎么就从“咄咄逼人”变成了“见好就收”?
![]()
一、洛杉矶港的集装箱堆成了山
眼下最让美国零售商头疼的,莫过于洛杉矶港那片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集装箱。
港口官方前不久公开承认,之前定的90天关税暂停期,根本不够恢复对华正常货运,现在集装箱的堆积量比去年同期多了30%,货运时效较正常水平慢了近五成。
洛杉矶港务局2024年9月的报告里写得很清楚,这段时间对华货运的平均周转时间从原来的7天拉长到了12天,效率下降了45%。
![]()
这可不是小事,再过俩月就是美国圣诞节了。
美国零售商协会之前发过一份预警报告,说如果圣诞节前中国商品的到货率低于80%,全美至少有30%的零售店会面临货架空荡的情况。
要知道,美国圣诞节的消费额能占全年零售总额的30%左右,而玩具、家电、服装这些核心品类里,有70%、50%和30%分别依赖中国出口。
![]()
去年就因为货运延误,不少零售商被迫提前降价清库存,光这一项就亏了超50亿美元。
今年要是再出问题,不光商家扛不住,普通消费者想给孩子买个玩具、给家人添件新衣都得费劲,这种压力直接传到了白宫,贝森特作为务实派,比谁都清楚,要是连圣诞节都保不住,国内的不满情绪只会更激烈。
![]()
二、通胀压得人喘不过气,企业集体逼宫白宫
圣诞节的麻烦还没解决,国内的通胀又在“火上浇油”。
美国劳工统计局(BLS)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当前美国通胀率已经达到5.2%,这个数字看着抽象,但落到老百姓身上很具体:超市里的牛奶同比涨了15%,面包涨了17%,一个普通四口之家每个月的日常开支,比去年多了300多美元。
街上采访的时候,不少人都抱怨“工资没涨多少,物价先飞了”,这种不满情绪已经开始影响舆论。
![]()
更让白宫头疼的是企业的态度,特斯拉、通用这些大企业最近集体给白宫递了信,直言“对华加征关税就是在给企业加负担”。
就拿特斯拉来说,他们德州工厂生产电池需要的钴、镍等原材料,有不少是从中国进口的,关税一涨,原材料成本跟着涨,最后要么转嫁给消费者,要么压缩企业利润,去年特斯拉就因为成本问题,把Model3的售价提高了两次,结果销量下滑了8%。
![]()
通用汽车更直接,说要是关税继续加,他们可能得把部分生产线搬到墨西哥,这无疑会让美国本土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一边是民众怨声载道,一边是企业集体施压,这颗“通胀炸弹”美国是真捂不住了,只能想办法从外部找缓和空间。
![]()
三、稀土断供卡脖子,军工新能源都慌了
如果说通胀和供应链是“急茬”,那稀土问题就是美国的“长期软肋”。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的稀土报告里明确写着,中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的68%,加上加工环节的优势,实际掌控了全球70%左右的稀土供应。
别觉得稀土离生活远,美国军工制造导弹制导系统需要铈元素,隐形战机涂层需要镝元素,新能源汽车电机需要钕铁硼,这些关键领域,几乎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
![]()
中方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相关产业马上就慌了,波音公司的787梦想客机生产线,因为缺稀土配件被迫放缓了20%的进度,他们的负责人在行业会议上坦言“要是稀土供应再紧张,可能得暂停部分订单”。
特斯拉德州工厂的电池产能也受了影响,原本计划每月生产50万块电池,现在只能做到42万块。
这些企业一边找替代供应商,一边逼着政府解决问题,要知道,美国本土的稀土产能要想满足需求,至少还得5年时间,短期内根本离不开中国。
![]()
这种“卡脖子”的感觉,让美国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原来他们也有“离不开”的东西,中方没靠“狠话”,靠的是这三套实在招。
美国的妥协,不是因为中方“会说话”,而是因为中方的反制策略每一步都踩在点子上。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从谈判开始就守住了底线,李成钢从头到尾都没松过口,必须“取消全部加征关税”,绝不用核心利益做交易。
![]()
这种“不妥协”的态度,让美方明白“讹诈没用”,只能回到理性谈判的轨道上,守住底线的同时,中方的“精准打击”也没闲着。
把莱多斯这类在美国能源领域有分量的企业列入管制清单,莱多斯是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关键设备供应商,被列入清单后,他们的设备出口受限,直接影响了美国页岩气的产能,这让美国在能源领域不得不收敛。
稀土管制不是“一刀切”,而是针对军工、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既达到了反制效果,又没影响全球普通产业,这种“精准度”让美方没话说。
![]()
更聪明的是,中方早就跳出了“一对一博弈”的圈子,靠多边合作降低了对美依赖。
在WTO,中方正式起诉美国的不合理关税,用国际规则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合作上,和巴西的大豆贸易越做越稳,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7月的数据显示,1-6月中巴大豆贸易额同比增长近12%。
对东盟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也在提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对东盟汽车零部件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18%,提升到了2024年的近25%。
![]()
美国想靠关税“孤立”中国,结果中方反而靠多元合作织了张“防护网”,让美方的制裁威力大打折扣。
不过,吉隆坡的胜利只是“阶段性成果”,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目前的关税暂停期到11月10日就结束了,有消息说,美方内部的鹰派正盘算着“以退为进”,想用“延长暂停期”当筹码,换中方在稀土问题上让步。
![]()
这种套路其实不新鲜,之前的谈判里美方就用过,中方显然不会掉以轻心。
李成钢在谈判后提到“双方需要履行国内批准程序”,这句话看似是流程说明,其实是在释放信号,中方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放松警惕,后续会按规则推进,同时也做好了应对变数的准备。
毕竟美国的妥协是“被迫”的,只要他们国内的通胀、供应链、稀土问题没根本解决,未来说不定还会找新的突破口。
![]()
四、谈判背后的真相:实力才是话语权
这次吉隆坡谈判,其实藏着一个更实在的道理:国际博弈里,话语权从来不是靠“狠话”赢的,而是靠实力。
美国以前总觉得能靠关税压垮中国,可现在才发现,中国在稀土等战略资源上有掌控力,在供应链里有关键地位,在国际合作中有更多朋友,这些才是中方守住底线的底气。
未来就算美方再想耍花样,也改变不了一个趋势:随着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领域的实力越来越稳,美国的关税大棒只会越来越“无力”。
这次谈判也让世界看清了,中国从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怕事,面对任何施压,只要立场坚定、准备充分,就能掌握主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