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退休那半年,我差点被老同事拉去投“养老基地”,他说稳赚不赔,我差点掏了20万,结果他先被警察带走了。
![]()
现在谁再突然喊我“哥”,我头皮先发麻。
![]()
微信里我把老同事全设成“仅聊天”,朋友圈对他们一条不可见。
不是我心狠,是这帮人脸变得比翻书快:上班时天天见,退休后半年没一个点赞。
我删了90%的群,只留俩,一个小学同学,一个老棋友,都是三十年前认识的,知根知底。
隔壁楼的老赵更绝。
他把通讯录里所有“张经理”“李主任”全改回本名,后面加括号写“前单位”。
他说一看头衔就烦,退休还甩不掉,干脆手动脱敏。
我们小区现在流行“早上七点公园见”,谁要是九点以后才露面,默认昨晚打牌输钱,没人搭理。
社区护士偷偷告诉我,坚持晨练那拨人,一年住院率比牌友低两成三,数据就贴在卫生站门口,谁都能看见。
数字断交这招是女儿教我的。
她把微信分组名字起得直白:A是家人,B是真朋友,C是点头之交,D是“可能骗钱”。
我照抄,把突然加我、开口就谈“以房养老”的全扔D,备注“别接语音”。
上个月还真有一个D组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海南新房五万一套,我直接挂断,顺手举报,第二天那号就封了。
公安部通报说,去年退休人被骗的案子涨了三分之一,我周围就有俩,一个把房子抵押,一个买了假理财,现在还在打工还钱。
社区开了老年手机班,第一堂课老师只讲三句话:不担保、不投资、不借钱。
下面掌声比唱戏还响。
课后我们建了“防骗群”,每天有人发截图,谁要是收到“高息”“内部渠道”,大家集体吐槽,截图往派出所微信一丢,警察回个“收到”,心里立马踏实。
我现在每季度清一次好友。
方法简单:打开聊天页面,三个月没说过话的,直接删。
删完把剩下的拉个小群,发句“还活着的吱一声”,半小时没人回,再踢。
留下来的,要么一起上过学,要么一起下过棋,要么一起帮社区搬过桌子。
人数不多,过节能坐一桌,喝酒不劝,夹菜不客气,这种关系才养人。
退休不是人际终点,是筛子。
筛掉靠头衔混饭的人,留下肯喊你本名的人。
别怕按键删人,真正重要的号码,你背都背得下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