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合肥市红十字会向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发来一封感谢信。20岁的大学生刘辛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合肥市第144例、安徽省第817例、全国第21368位捐献者,更是合肥近几年最年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
刘辛是学院2025级法律二系法律文秘专业大一新生。18岁那年的无偿献血过程中,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治危急性淋巴白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便毅然报名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这个看似微小的决定,早已融入这位20岁热血青年的血脉中,从那刻起,他始终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传递生命的火种,完成这场“生命接力”赛。
![]()
捐献前的体检极其严格。连续五天注射动员剂期间,刘辛仍坚持完成日常课程和警务训练,他不愿落下太多课程。采集当天,血液分离机运转的四个小时里,他手臂始终保持固定姿势,鲜红血液顺着导管流淌,最终,成功分离出生命的种子——32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
“我感觉经历了一场特殊的课堂。”身体发麻的刘辛看着那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轻声说。当天,一封没有署名的感谢信送到他的手中:“虽然素未谋面,但您的善举已经在我心中刻下了永恒的印记,点燃了家人生命的曙光......”字里行间满是感激之情。根据双盲原则,刘辛只知道受捐者是位80后女性,他微笑地对着信纸说:“能够挽救一个生命、帮助一个家庭,我非常高兴,以后再遇到,我还会这样做的。”
![]()
刘辛与班主任老师和同学的合影
而造血干细胞留样,同样是这份爱心的自然延续。“当时没想太多,就是觉得能多一个救人的机会挺好、挺有意义的。”他回忆当初留样时,唯一的念头便是“如果能配型成功,就能帮别人渡过难关”。这份纯粹的善意,在一年后迎来了“突如其来的惊喜”——当接到红十字会的配型成功电话时,他第一反应是“懵的,感觉不真实”,反复确认后才敢相信,“主要没想到这么快,也没想到自己真的能帮上忙”。
![]()
10月28日中午,经过4小时的采集,这份承载着青春善意的造血干细胞顺利完成捐献,将为患者点燃新的生命之光。“希望对方平平安安的。我知道她是80后的,那她应该有孩子,有家庭,(如果不救)那么孩子没有母亲,丈夫没有妻子,家也不成家了。”刘辛说,“希望更多人能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其实捐献并不可怕,却能给别人带去生的希望,只要有机会,我还会选择伸出援手。”
来源: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AHTV法治时空
安徽省司法厅出品
欢迎投稿到邮箱sft7000@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