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字儿太小了,看不清……”
“眼睛总是雾蒙蒙的,像遮了一层东西……”
父母这些看似平常的唠叨,可能是在默默承受白内障和老花的双重困扰。
如何让父母拥有“清晰世界”?
一起来揭开白内障的真相,用科学和关爱守护父母眼中的光。
![]()
白内障:不是简单的“老花眼”
眼睛的晶状体如同相机的镜头,本应透明清澈。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质变性、混浊,光线无法穿透,视物逐渐模糊,这便是白内障。它不仅因年龄引发,紫外线辐射、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是诱因。症状不止“看不清”视力模糊如隔雾,对比度下降,颜色暗淡。畏光、眩光(如夜晚看到车灯有光晕)。部分老人出现“视力回春”(突然老花眼好转,不用戴老花眼镜了),实则是白内障导致屈光改变。
白内障+老花眼:双重困恼
老视(老花眼)是晶状体弹性下降导致的视近模糊,而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引发的整体视力下降。
两者常伴随出现:多数患者在出现老花眼后随着白内障形成加重进而出现看远、看近均模糊的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近视加深、老花减轻”的假象,实则是白内障加重、晶状体密度改变引发的屈光变化。
若放任白内障发展,可能引发青光眼、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永久失明。
理念更新:从复明到清晰“视界”
白内障复明手术:仅替换混浊晶状体为单焦点人工晶体,术后视近仍需佩戴老花镜。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老花眼与白内障一次解决,采用多焦点或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模拟自然晶状体调节功能,满足多元化的用眼场景需求。
从预防到治疗:全方位守护父母眼健康
早期预防延缓白内障发展防晒护眼:紫外线是白内障关键诱因,户外活动佩戴墨镜。
控糖控压:糖尿病使白内障进展风险增加,定期监测血糖、血压。
定期筛查:50岁后每年一次眼科检查(尤其是糖尿病人群、高度近视人群更需重视)预约白内障专科。
重点项目检查: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观察晶状体混浊程度)、眼压测量(预防青光眼)、眼底检查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