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7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水浒外传》:“所收各篇,确系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而内容又不是《水浒》某些情节的重复,是完全独立于原著之外的新故事。”
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在招安后以“裨将”身份参加了征方腊之战,此事熟读宋朝史料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就不用笔者赘述了,咱们今天要聊的是梁山好汉的另一种结局,也就是《高太尉火烧庆功楼,吴用滴泪走燕青》——“庆功楼”在很多演义小说里都出现过,那几乎是昏君奸臣屠戮功臣的“风水宝地”。
哪个朝代有火烧庆功楼的事情,笔者没有查到史料记载,朱元璋当然也没干过这事儿,因为被朱元璋杀掉的功臣是否有可杀之罪,熟读明史和相关史料的,跟只会看演义小说的人,给出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
![]()
朱元璋杀人甚至不需要借口,所以从节俭角度出发,他也没必要火烧庆功楼,但是像赵佶那样的昏君,像蔡京高俅那样的奸臣,别说火烧庆功楼,就是把太庙烧了,也没啥稀奇的。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咱们还是来看看《水浒外传》中的火烧庆功楼——此书的作者们实地考察,发现了很多梁山好汉遗迹,比如梁山以北四十里的石庙村,应该就是阮氏三雄居住的石碣村,因为现在村中三百户人家有一百多户姓阮,而且自认是三软后裔;梁山西北阳谷县境内景阳冈、狮子楼还有遗迹可寻;郓城之南十华里的晁庄,可能就是晁盖为保正的东溪村——现在晁氏族谱把晁盖写成晁盍,就是因为晁盖犯了杀头之罪,所以把盖(蓋)字的草头去掉了。
史书中有宋江、史进(史斌)、杨志、呼延灼(呼延绰)、李逵(叛宋降金),还有武松、张顺、时迁的墓和庙可以找到。
既然有这么多史料和遗迹可以证明梁山好汉确实存在过,我们就有必要来看看当地的民间传说了。
![]()
话说梁山好汉全伙受招安之后,十万大军开到东京汴梁城外,等待他们的不是黄土垫道净水泼街,而是当头一棒:“忽见前方出现几匹快马,播沙扬尘飞驰而来。宋江等正自惊愕,眨眼间已到面前。只见马上骑士皆锦衣绣帽,气度非凡。他们把手一招,高声叫道:‘奉省院谕:宋江所部受抚兵将,准于城外十里下营屯扎。一应人等,如无召唤,不准擅自入城。如有违者,定按军令拟罪。’说完,向宋江、吴用等略一拱手,不待寒暄,即拨马而去。众头领面面相觑,几个鲁莽汉子,早焦躁起来,宋江和吴用也做声不得。(本文黑体字均出自《水浒外传》)”
外传的这段描述,跟“正传”大致相同,接下来的事情就不一样了,宋江闷闷不乐,向吴用大发牢骚,并表示自己很后悔受招安“带累众弟兄忧烦”。
吴用倒是胸有成竹,他马上π燕青进程打探消息,得知是高俅、蔡京作梗,阻止“道君皇帝”赵佶召见梁山诸将,经太尉宿元景上奏,准予明天让一百单八将进程朝见,看见梁山好汉如此威武雄壮,赵佶很难得地说了一句明君之言:“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真乐事也!”
![]()
赵佶是荒唐不是愚蠢,而蔡京高俅则是见不得别人好,他们看赵佶有重用梁山好汉之意,高俅马上向赵佶进谗言:“臣深知这厮们虽受招安,而其心难改。今宋江兵屯城下,设若有变,将成大患,似此等亡命之徒,谁人能挡?以臣愚见,不若后日在庆功楼虚设酒宴,将其全伙骗至楼上,雷炸庆功楼,一网打尽,永绝后患,诚乃朝廷之福矣。”
赵佶被奸臣一撺掇,刚有的一点清明,马上被谗言蒙蔽,点头小声批准了高俅的毒计。
接到次日去庆功楼赴宴的命令,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一百零六个喜形于色,只有两人察觉大事不妙:“吴用听到‘庆功楼’三字,心中一震,疑云顿生。回视公孙胜,只见他满目忧虑,吴用不由暗自点头。待天使回城,吴用益加行坐不安,他袍袖一甩,走出营去。”
吴用毕竟读过几本书,知道庆功楼是为凯旋将帅摆酒庆功的地方,梁山军寸功未立,反倒杀过不少朝廷兵将,按理说是没有资格上庆功楼的,事出反常必有妖,看来朝廷要对我们下毒手了——这就叫“饵肥钓大鱼”。
![]()
心急如焚的吴用看着喜笑颜开的宋江,知道自己怎么说都没用,急得心乱如麻,徘徊无计,湿汗透衣。正在手足无措之际,射猎刚回来的浪子燕青飞马赶到,看着吴用在角落里偷偷抹眼泪,当然要问个究竟,吴用推说是风沙迷眼,燕青当然不信。
吴用忽悠走燕青,马上去见宋江,宋江看吴用哭得两眼通红,自然也是十分诧异,这恰好给了吴用做文章的由头:“小弟刚得一信,突闻老母病重。现弟归心似箭,方寸已乱。小弟意欲向兄长讨个长假,就此告别。”
宋江眼看吴用请假,自然十分不高兴,因为刚才入云龙公孙胜也说师父罗真人传信相招,已经先行一步离开,吴用再一走,他就等于断了两条臂膀。
不管宋江如何挽留,吴用都坚持要走,对宋江送上的一大盘银子,也尽数收入囊中,背着沉甸甸的银子,吴用给了宋江最后的忠告:“朝中虎狼横行,蔡京、高俅等心术险诈,无日不思致我等于死地。防人之心不可无,明日宴无好宴,众弟见不去也罢!”
![]()
宋江当然不会听吴用的劝告,但燕青却是个有心人,他在林间路上拦住了吴用,表示自己知道吴用刚才流泪必有因由,吴用不敢明说,只留给了燕青十个字:“伴君如伴虎,小心庆功楼!”
燕青被吴用这十个字吓出了一身冷汗,于是宋江第二天点将入城的时候,发现“少了三十来名弟兄”。
这三十来人既没有请假,也没有告别,宋江忐忑不安地带着这七八十条好汉进城,当然没有见到赵佶,也没有见到高俅——方腊的事情越闹越大,所以赵佶和高俅暂时打消了火烧(雷炸)庆功楼的念头。
宋江逃过一劫,经调查才知道,是燕青跟吴用告别之后,找到跟自己谈得来的兄弟悄悄说了,这些兄弟又去找各自的好友,这样消息迅速传开,就有了三十来人不辞而别,其中就包括留下后裔的阮氏三雄,至于玉麒麟卢俊义,燕青只是在帐外悄悄拜了四拜,根本就没请求这位“员外”跟自己一起走——燕青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跟卢俊义说了,自己可能也走不掉了。
![]()
除了公孙胜、吴用、燕青、阮氏三雄,当时还有哪三十来位好汉不辞而别,《水浒外传》没有一一列举,但是看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知道鲁智深和武松也走了,因为不管是《水浒传》还是《水浒外传》,里面的鲁智深武松在招安后都没有换上军装。
在山东梁山附近,还有很多关于众好汉的传说,比如《打渔杀家》,说的就是阮小七改名萧恩退隐江湖,“招安巨寇杨志”、“宋江支党史斌”,大家一看就知道他们都出自梁山,据说还有几位好汉参加了抗金之战,这就给读者诸君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林冲、鲁智深、武松如果没有风瘫、坐化、断臂,而是加入了岳家军,他们在军中能算几等高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