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遭荷兰夺权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如今随着国际经贸格局调整,这一事件逐渐走向尾声。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会晤后,官方公布了吉隆坡经贸谈判成果。商务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时披露的关键信息中,“暂停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一年”这一条款尤为引人注目。
尽管公众注意力多聚焦于关税、稀土等议题,但“穿透性规则”的暂停实则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直接关联安世半导体夺权事件,更是中国10月9日密集发布稀土出口管制公告的导火索。
![]()
事件需回溯至安世半导体的股权结构。
作为中国上市公司闻泰科技斥资数百亿元收购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2024年,闻泰科技被纳入美国实体清单,面临严格出口管制,技术采购与商品流通遭遇重重阻碍。
2025年9月底,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突然推出新规:对已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若其持股超50%的实体,将自动纳入清单并实施直接出口管制。
根据此规则,作为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的安世半导体本应自动进入美国实体清单。
![]()
荷兰政府随即以“技术安全风险”为由启动“夺权行动”:迅速冻结安世半导体控股权,解除中方高管职务,仅保留闻泰科技的财务投资权益。
中国虽采取反制措施,但事件一度陷入僵局,转折点出现在中美第五轮经贸谈判后,美国暂停“50%持股触发自动管制”的穿透性规则一年,这意味着安世半导体不再自动列入实体清单,出口管制限制得以解除。
对安世半导体及闻泰科技而言,这无疑是雪中送炭。企业可重新规划生产与市场布局,恢复运营节奏。从产业维度看,此举亦有助于稳定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作为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关键供应商,安世半导体若持续受管制,将导致多领域产业链中断,影响全球企业生产与发展。
![]()
然而,荷兰政府此刻陷入尴尬境地。
此前,荷兰以“穿透性规则实施后安世半导体将自动入清单”为由夺权,如今该规则暂停,主要借口随之消失。美国作为“盟主”率先退缩,且未提前通知荷兰,导致夺权行为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更关键的是,中美关系缓和使荷兰的“谄媚”失去战略价值。缺乏美国支持,荷兰既无胆量也无实力对抗中国。
从国际关系视角分析,荷兰作为美国盟友常跟随其外交步伐,但此次事件中美国已选择退让,荷兰继续强硬已不合时宜。
若荷兰政府理性决策,应意识到继续强取豪夺不仅无法获益,反而可能失去中国这一庞大市场。反之,若荷兰执意坚持,则需面对中国反制措施,如飞利浦等荷兰在华企业亦可能面临对等反制。
![]()
综合来看,安世半导体事件将以荷兰撤回无理诉求收尾。
美国暂停穿透性规则既是对自身干预行为的修正,也是对全球产业链稳定的回应。荷兰若继续固执,不仅无法实现预期利益,反而可能损害自身经济利益与国际声誉。在此背景下,理性决策要求荷兰政府重新评估立场,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平衡点,而非盲目追随美国政策。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