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为食品内参原创
作者丨景行编审丨橘子
康师傅饮料宣布涨价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消费者用实际行动给了回应。剔除百事饮料的部分,康师傅饮料整体销量下滑7.6%。可是,公司看上去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收敛”,反而一意孤行,并把这些压力转嫁给了业务员。
更糟糕的是,一些业务同仁为了完成业绩,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填补下滑的业绩。近日,河南民生频道的《小莉帮忙》就报道了一件康师傅饮料业务员收款不发货,让二阶商户“财货两空”的事件。
“背锅”的业务
事件的起因是——康师傅饮料郑州市的两位二阶批发商客户(闫经理、冯经理)向《小莉帮忙》反馈,给康师傅饮料厂家打款10万、11万元,都过去一个多月了都没有收到货,向康师傅的相关公司反馈也没有任何结果。货款分明打进了对公账户,可为何产品没有产品,也没有退款,区域负责人也是各种避而不见,负责的业务员也联系不上,各种推脱。
无奈之下,前面两个客户选择了向媒体求助。
事情如果只发展到这里,按经验论,就是快消企业常见的、业务员卷走经销商的货款后“跑路”了。基本属于业务人员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大部分是业务员自身破产,欠下大量外债之类,也不怕多这一笔账,所以,拿了经销商的货款跑路、失联,这种情况下经销商只能去报警。而这件事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前述事件中的相关业务员崔某并没有跑路。
媒体采访环节,他出现了,并且很诚恳地向经销商和媒体承认,是因为自己前期费用有窟窿,所以给二级客户P了对公转账的收款码以及所谓确认批发商的打款信息,而后,这些货自然不会发给批发商,他转手卖了出去,去填补前期欠下的各种市场费用。
也就是说,业务员虽然把货卖了,没发给应该发给的批发商,但货款也没有落在自己兜里,反而是去补前面答应给各级客户的费用。也就是说,除了“害人”之外,这名业务员或也算是守信之人。
![]()
一句话,这名业务员就是被康师傅饮料的业绩逼得铤而走险了。
无他,从今年3月份开始,郑州康师傅饮料的同仁们就已经完不成业绩了。“公司现在的考核制度变了,你完成不了业绩可能要倒贴薪水上班。”某康师傅基层主任说,“60%的业绩指标线,你完不成只能拿基本工资,再扣除五险一金这类费用。如果你完不成任务,区域负责人再罚你一些钱,最后的结果就是业务员辛辛苦苦上班一个月,最后还欠公司的钱。”
当然,这种罚款不是公司明文规定的,更多是区域负责人自行定的“规矩”。
所以,完成公司的KPI是首要任务,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把经销商的货低价出售,而后承诺给经销商各种各样的费用来弥补经销商的差价,让经销商去让利做搭赠,结果就是市场乱价。举个例子,康师傅饮料经销商500ml 装15瓶一组的打款价是30元,而在市场上,27-27.5元就能拿到货,一箱相差2.5元左右。同样,1L装打款价是39.5元,但市场上接货价是35.7元,一箱相差将近4元。你若高出这个价格,下面的客户根本不会拿货。
也就是说,经销商出一箱亏一箱的费用,前期还能拖,后面这个“窟窿”就越来越大了。而后,业务员便把想法打到了另外一些二阶客户身上。
![]()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当下康师傅饮料打款的两个漏洞了。目前,康饮的二阶直营客户有两种,一种是公司直营的二阶客户,这种客户本身是打款给公司、而后公司直接发货。但在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业务员可以跟公司讲这个货发到哪里。比如,张三打的款,但业务人员可以让公司发到李四的仓库里,也就是张三打款了,但张三收不到自己的货,这也方便业务员把张三的货卖掉。
另一种是非公司直营的二阶客户(批发商),这类客户走的是经销商的账号,但经销商能看到公司给这个批发商发了多少货,当然,这里仍然可以让公司把货发到其他仓库里,这种就更简单了,只要有人在批发商的收货单签个字就可以了。
这两种方式都有巨大的“操作空间”。总体而言,都是过眼前的日子,管不了以后的事情。到8月份、9月份时,正是市场出货的高峰,业务员需要补的窟窿越来越大。有行业人士透露,郑州8月份欠市场100多万的费用,9月份欠80多万,最后就干脆无法给二阶客户发货了。
客户呢,钱打了,但拿不到货,尤其又是旺季,这基本属于亏了两部分的钱,放谁身上都有怨气。
涨价后遗症
显然,这一切的起因都是康师傅饮料涨价,而饮料行业的竞争又最为残酷。通常,企业涨价的理论基础是:涨价后从经销商到门店都有利润,而企业可以用自己的利润加大促销力度,买陈列、买冰柜、买排面,从而达到压缩竞品份额的目的。
可在执行中,我们发现企业根本就没有把利润投入到市场费用中,或者说相较于企业涨价的那部分,增加的那点市场费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仅如此,企业想的是给消费者让利,你觉得我贵,那我给你发个包,让你加一元再来一瓶,想让消费者的购买倒逼终端进货。
这算盘到是打得很精明,可经销商、门店看到利润变小,自然不想主推;所谓消费者的一元乐享或者是扫码红包,在消费者眼里,它真没实实在在的4元买到5元的货来得实在。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企业又想要利润又不想降市场份额,甚至还要业绩增长,那业务员就只能让终端产品的价格降下来,必然就是寅吃卯粮,窟窿越来越大。重点是,这样的市场操作,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业务人员能做成的。
在前述二阶客户维权的案例中,经销商说跟公司合作有十多年了,按常理推论,他们是可以理解当前市场压力的,此番之所以求助媒体,或许是真的对区域销售的窟窿感到害怕了。其实,这个费用的常规解决方法就是继续合作,后续申请特别费用来一点点地补给二阶客户。
那问题又来了,“涨价的利润到底去哪儿了?”
康饮的业务员们也不禁想问,“反正是没花在我们业务身上,不止如此,大家的工资还降了”。这次的降薪可不是降考核工资这么简单,而是把康师傅集团30来年的优秀传统破坏了:取消所有一线业务人员周六加班的双倍工资。
过往,康师傅集团的员工,正常周六上班是按员工加班来算,给发双倍工资的,一个月也有几百到上千元。这部分工资的取消,让业务们本来就微薄的薪水又被咬掉一大块。可能因为维权的人数有限,或者这不是全国范围的,只是郑州某些区域的个人行为,但也希望企业的高层能“看见”一线真实的状况,不要光在总部看着报表,一副歌舞升平的样子,了解一下一线业务兄弟的难。
曾经,康饮真是行业的标杆。作为同行,提起康饮的深度分销,乃至追求至高的提瓶率——就是街上拿饮料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拿的是康师傅的饮料,到“再来一瓶”活动出现,均让行业为之震动,其竞品的同仁都说:康饮在东北一个县城的销量都能赶上我们东北三个省的销量。
可如今,却想着怎么与经销商争利,怎么降业务人员的福利工资,当销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企业或许该给销量按一下暂停键,也让市场缓一缓。拳头要打得疼,前提是要先把胳膊缩回来。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