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
《——【·前言·】——》
提起郑和下西洋,大家马上想到的多半是宝船、海盗、异域风情这些画面。
可谁能想到,这支横扫大洋的超级舰队,竟然会被一颗散发着奇特气味的果子给难住了?
永乐三年,二百多艘战船浩浩荡荡出海,带回的不只是金银珠宝,还有一段关于这颗臭果的趣事。
那这到底是一颗什么果子?船员们第一次见到这颗臭果时又是什么反应呢?
![]()
一颗榴莲引发的趣事
永乐三年冬天,郑和带着二百多艘船从中国港口出发了。
船队规模之大,在当时的世界上独一无二。这次航行的目的地是西洋各国,朱棣皇帝想让全世界看看大明的实力。
船队走了一段时间,抵达了苏门答剌国。这地方位于今天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气候炎热潮湿,跟中国完全不一样。
当地人热情得很,端出各种奇特的果子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其中有一种果子,外表长满了尖刺,个头比人脑袋还大。
![]()
关键是这果子的味道,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味。
有些船员捂着鼻子往后躲,觉得这东西绝对不能吃。当地人笑着劝说,别看它臭,味道可好着呢。
几个胆子大的船员壮着胆子尝了一口,没想到这一尝就停不下来了。
果肉软糯香甜,口感丰富得让人惊讶。很快,船上的人都争着要尝尝这个臭果。
![]()
郑和的随行文书把这件事详细记录下来,后来分别出现在《星槎胜览》和《瀛涯胜览》这两本书里。
这颗果子就是那个让现代人又爱又恨的榴莲,从此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了名字。
这个小插曲看似平常,却反映出大明船队在海外的真实状态。他们不是去征服,而是去交流。
遇到新鲜事物,先是好奇,然后尝试接纳。这种开放的态度,正是郑和船队能够顺利完成远航的重要原因之一。
![]()
占城国的意外欢迎
船队继续往南走,第二站来到了占城国。这个国家在今天越南中南部的位置,当时是大明的藩属国。
说起占城和大明的关系,还得追溯到几年前。
那时候北边的安南国想吞并占城,占城国王急得不行,赶紧派人到南京求救。朱棣二话没说就派兵帮忙,把安南的军队赶了回去。
所以这次郑和的船队一到,占城的酋长立刻带着人马出城迎接。规格高得吓人,各种礼节一样不落。
![]()
占城人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拿出当地最好的特产跟船队做生意。
双方交易的不只是货物,还有文化上的东西。船员们发现占城人有个奇特的断案方式,涉及到水里的鳄鱼。
当地人相信鳄鱼能分辨是非曲直。遇到扯不清的案子,就让双方当事人下水,看鳄鱼咬谁。被咬的那个就是说谎的,没被咬的就是清白的。
![]()
船员们听了这个规矩,觉得既新鲜又荒唐。
不过他们也明白,这是人家的风俗习惯,没必要横加指责。郑和在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双方建立了更深厚的友谊。
占城国的热情接待让船队上下都很满意。这次经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外交上,之前种下的善因,总会在以后收获善果。
大明对占城的援助不是白费的,关键时刻人家记得这份情谊。
![]()
爪哇的血泪教训
船队接下来的一站是爪哇岛。这个地方当时分成东西两个王国,彼此之间关系紧张。
郑和的船队刚靠岸,就遭遇了一场意外。西爪哇的士兵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对船员发起了攻击。战斗来得毫无征兆,船员们根本没有防备。
这场冲突造成了一百七十多名船员丧生。消息传到郑和那里,所有人都憋着一肚子火。
船队的武力足够把西爪哇夷为平地,但郑和没有下令反击。
![]()
他清楚这次出海的目的是和平外交,不是武力征服。冲突可能是误会引起的,不能因为一时冲动毁了整个计划。
郑和派人去找西爪哇的国王,要求给个说法。西王得知这件事后吓坏了,他知道惹了大麻烦。立刻派使者带着厚礼前往南京,跪在朱棣面前请罪。
朱棣听完事情经过,虽然心里不痛快,但还是决定宽恕西王。他让使者带话回去,说这次就算了,以后不许再犯。
![]()
这件事的处理方式展现了大明的胸襟。
一百七十多条人命不是小数目,但朱棣和郑和都选择了克制。他们明白,用武力解决问题容易,可留下的后患更大。
宽恕西王换来的是整个东南亚地区对大明的尊重。从长远来看,这笔账划算得很。
![]()
海盗陈祖义的末路
船队在古里国完成了主要任务,郑和在那里立了块石碑作纪念。古里国在今天印度西南海岸的位置,是当时重要的贸易港口。
船员们在这里又见识了当地人的审判方式。他们用烧热的油锅来断案,让嫌疑人把手伸进去。
手没事的就是清白的,烫伤的就是有罪的。这种办法听起来残酷,但在当地人眼里却很公正。
完成任务后,船队开始准备返航。这时候郑和接到消息,说旧港那边有个叫陈祖义的海盗头子,专门抢劫过往商船。
![]()
这个陈祖义原本是广东潮州人,因为朝廷实行禁海令,断了生计才落草为寇。他在海上混了多年,手下聚集了大批亡命之徒,势力越来越大。
陈祖义听说郑和的船队满载财宝,动了心思。他假装要投降,实际上在暗地里准备偷袭。郑和早就看穿了他的把戏,将计就计。
旧港有个叫施进卿的华人首领,跟陈祖义有过节。施进卿偷偷派人给郑和送信,告诉他陈祖义的真实计划。
郑和得到情报后,提前布置好埋伏。
![]()
等陈祖义带着人马靠近时,大明战船突然冲出来把他们团团围住。这场海战打得干净利落,陈祖义的手下死的死,降的降。
陈祖义本人被活捉,押上了郑和的旗舰。船队返回南京后,朱棣下令把陈祖义处死。至于那个告密的施进卿,朱棣任命他为旧港的新首领,让他管理当地的华人社区。
剿灭陈祖义这件事意义重大。旧港是南洋的交通要道,海盗横行严重影响贸易安全。
郑和用雷霆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既保护了商人的利益,也展示了大明的军事实力。从此以后,南洋海域太平了许多。
![]()
《——【·结语·】——》
永乐三年的这次远航,郑和带回的不只是珠宝香料,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大明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强大的国家不一定要靠武力征服。
一颗榴莲引发的文化交流,占城国的深厚友谊,爪哇事件的宽容处理,还有剿灭海盗维护和平,这些事情串起来就是大明外交的真实写照。
可惜的是,这样的航海事业没能持续下去。要是能坚持几十年,说不定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信息来源:
1. 费信《星槎胜览》,明代官方航海记录文献
2. 马欢《瀛涯胜览》,郑和船队随行翻译官实录
3. 《明史·郑和传》,清代官修正史记载
4. 《明实录·太宗实录》,明代皇帝起居注及政事记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