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160亩的稻田里
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翻滚出金色浪涛
收割机穿梭其间
轰鸣声中
这片“喝”着益生菌长大的水稻
于10月28日迎来
首次收割
“你看,这个稻穗更饱满,谷粒排列得又密又匀,拿在手里分量明显更足!” 种植大户王建林弯腰从收割机刚吐出的稻堆里抓起一把稻穗,指尖轻轻搓开谷壳,饱满的米粒泛着温润的光泽。他脸上的笑意藏都藏不住:“现在收割的首批3万斤新米,已经被抢购一空了。”
![]()
这份喜悦
源自他与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微康益生菌”)
旗下子公司微康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微康农业”)
联手打造的
益生菌水稻试验田

“以前种地就是跟土地‘硬刚’,长草生虫先喷农药,土壤板结贫瘠就猛加化肥,越折腾土地越‘没精神’,产量始终上不去。”王建林回忆起过去的种植困境,语气里满是无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微康农业正在研发“益生菌水稻”技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达成合作。
现在是给土地‘开方子’调理,效果真是超出预期!

王建林口中的“方子”,是微康农业研发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里头藏着多粘类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等多种“土壤益生菌”。农户们只需将菌剂按比例稀释,用无人机均匀泼洒在田间,就像给土地“喝”了一杯营养丰富的益生菌酸奶,简单又高效。
![]()
这“土壤益生菌”到底有啥用?“土壤就像生态系统的‘胃’,长期用化肥农药相当于‘无差别轰炸’,好坏微生物全被消灭。”微康农业研发工程师方昭说,“我们的益生菌能重建土壤菌群平衡,把秸秆、粪便这些有机物分解成水稻能直接吸收的养分,还能给水稻加层‘保护罩’,抑制稻瘟病、纹枯病这些病害菌。”
这一技术效果立竿见影
实测显示
试验田病虫害发生率大幅降低
农药用量相应减少
肥料比常规减少了20%,防虫防草打药从5次减少到2-3次,施肥次数减少后,不但没有减产,反而产量还略微增长了一些。
王建林介绍,虽然种植工序多了些
但土地恢复了健康
当然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水稻
“喝”过益生菌的大米更加香甜
其蕴含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
将更易于为人体吸收

作为益生菌领域亚洲产能领先的龙头企业,微康益生菌早在八年前就瞄准了农用益生菌赛道,这场水稻试验正是其技术落地的生动样本。“我们要从源头破解农业抗生素滥用、土壤退化的痛点,让农业更绿色、更安全。”微康益生菌董事长方曙光的话,道出了产业延伸的核心使命。
从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库的搭建,到利用AI驱动的智能化生物制造能力,再到作物全周期的应用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积累,微康益生菌已经形成了“菌种开发—菌种制造—菌种应用”的全链条闭环能力。“正如这批益生菌水稻,用到的菌剂都是微康自主研发的菌株,然后进行科学复配,再应用到这个稻田里,产出的就是生态种植的高质量大米。”方曙光介绍,微康益生菌在农业领域的布局早已超越单一作物,其技术已在小麦、草莓种植中取得重要突破,在土壤培肥改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领域也成果丰硕。

对种植户而言,这场技术革新更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王建林算了笔账:虽然多了益生菌施用工序,但化肥农药用量减少,综合成本更可控;优质大米的市场溢价加上增产收益,每亩增收相当可观。提前售罄的订单,更印证了市场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旺盛需求。
未来三年,我们目标明确,那就是建成国内最大的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库,覆盖土壤改良、作物促生、畜禽保健等全场景。
方曙光表示,微康益生菌将持续降低产品成本,让普通农户都能用得起、见实效,让小小的微生物在更多土地上生根发芽,撬动一场惠及民生的农业绿色革命。
“苏州吴江发布”政务微矩阵发布
来源: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融媒记者:龙玥
编辑:顾心悦
责任编审:刘弋 沈振亚 许芳 朱纯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