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要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公司正在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多个项目亟待落地选址。”
10月30日上午,北仑华邑酒店的会议厅内,“上市公司走进国家级经开区(宁波)”活动对接会正在火热进行,腾讯控股、深圳星源材质科技等24家上市公司代表向参会的北仑本地企业和地方政府分享发展壮大的历程,发布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简称“宁波经开区”)在产供链、投融资等方面的合作需求。
![]()
这不仅仅是一场会议,更是一次对区域经济脉搏的精准叩诊,在两个多小时的对接环节中,“产业链协同”“技术落地”“产能并购”等关键词高频闪现。
“首次来到宁波经开区,我们看到了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上市公司企业家交流中心创始人许长忠表示。
作为汇聚国内外500多家优秀上市公司的平台,该中心致力于促进企业家之间的深度交流,推动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共生,“我们期待与宁波经开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打造产融结合的新典范。”
![]()
许长忠现场发言
“昨天一到北仑,我们就与文体部门和影视基地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上海电影集团影视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菲分享了她的初步考察成果。作为集泛娱乐、文化产业数字化、影视制作发行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上影投资看好宁波经开区在发展文创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
![]()
李菲现场发言
会场内,实体经济企业的需求同样迫切。
“在研发推广人形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前期投入大、应用场景少的现实困境。”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京生直言不讳。这家从通讯零售成功转型科技生态的领军企业,正积极布局机器人新赛道,期待在宁波找到破局之道。
“我们看中的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一个能够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陈京生进一步阐释,宁波经开区在精密制造、电子信息和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完整产业链,为机器人项目的研发制造提供了理想土壤。
当他谈到希望在智能传感、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上与本地企业展开联合攻关时,台下多位企业负责人频频点头,快速记录下这些宝贵的合作线索。
![]()
陈京生现场发言
在众多前瞻布局的产业需求中,一个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的案例,为会场注入了强劲信心。
“2022年迁至北仑后,我们的销售额在两年间从1500万元跃升至8000万元。”宁波翌波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建春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让与会嘉宾感受到了“北仑速度”的含金量。
他表示,这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宁波经开区在产业落地、人才引进与创新研发等方面提供的“保姆式”服务。“尤其在项目快速审批与高端人才安家补贴上,政府的精准施策,为我们扫除了后顾之忧,让企业能心无旁骛地专注创新。”
![]()
杨建春现场发言
“在医疗影像技术前沿,超声探测器正经历从陶瓷到单晶的革命性变革,我们即将实现新一代超声探测器关键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打破国外垄断!”杨建春还在现场透露,已有多家企业对这一技术表示出浓厚兴趣,“我们已初步交换了联系方式,期待后续能推动实质性合作。”
北仑依港而生、向海而兴,是浙江省对外开放的先行地与国家级功能区高度集聚的核心区域。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4.03亿元,同比增长5.7%,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
![]()
吴锐/摄
“宁波经开区是一座理想的创业之城。”宁波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陈晓峰介绍,“这里不仅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高效的供应链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坐拥东方大港的区位优势,是一个真正具备全球视野的开放平台。”
他表示,此次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主办的“上市公司走进国家级经开区(宁波)”活动,为展示区域发展优势、推动高质量招商引资提供了重要契机。
为加快产业能级跃升,宁波经开区已围绕生命健康、数字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重点方向出台专项政策,同步推出高端人才引进与产业扶持组合拳。
“未来,我们将紧扣新质生产力主线,持续强化政策引导,积极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平台与上市服务体系,为新兴产业在宁波经开区的集聚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陈晓峰说。
来源丨记者 郑侃轩 成百舸 毛飞英 邬知廷 通讯员 孙浩
编辑、一审丨张璐 二审丨王昱啸 三审丨陈旻茗
责编丨沈焰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