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长春一名7岁男童因腺样体肥大就诊,竟被卫生所用消字号产品和食品冒充药物治疗,连痔疮膏都用上了,花费数千元病情反加重。
![]()
涉事诊所
“特效药”真身令人瞠目
启初,曲医生在诊断孩子为下鼻甲肥大、腺样体肥大后,开出标有“塞入药液”“清洗药液”的无标签白色塑料瓶,配合所谓“中成药”。历经四次诊疗,家长累计支付2900余元,孩子病情却持续恶化。原来,那些神秘药液实为“福行堂鹅不食草抑菌液”和同系列精油,外包装明确标注“本品不是药品”;而所谓“强强虎膏”仅是普通食品。更匪夷所思的是,医生竟将大瓶消字号产品分装销售,还在处方笺上公然标注为中成药。
![]()
专用处方
医生辩称“为方便患者”
面对媒体调查,曲医生承认使用非药品治病,却坚称“患儿病情明显好转”。对于分装行为,其辩解称“大包装不便使用”。然而卫生所营业执照明确显示该机构根本不具备药品分装资质。记者在涉事产品包装上看到醒目警示:“不具有治疗、护理、保健作用”,而卫生所开具的发票却将这类产品登记为“中成药”。
跨部门联动严惩违规
双阳区卫生健康局查实该所存在“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依法处以警告并罚款1.2万元。针对食品冒充药品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已启动调查。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9年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此类行为虽不再直接按假药论处,但仍构成行政违法与消费欺诈。(记者:李洪涛/编辑:王大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