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元明,在健康报“深化医改·见实效”专栏发表专栏文章:《福建三明: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
文章介绍的是福建省三明市一年以来坚持党委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以财政投入、价格调整、薪酬改革、编制管理为引擎,“三医”协同监管护航,持续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相关工作。
文章从财政投入、价格调整、薪酬改革、编制管理4个方面介绍了三明市一年以来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工作。
1.财政投入稳健增长
明晰责任边界,将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公共卫生任务、历史债务化解等,明确纳入各级财政保障范畴。2012至2024年,三明全市卫生健康支出保持年均9.5%的稳健增长。
稳定核心队伍,对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实行年薪制,由财政全额保障。今年起把财政保障年薪的范围扩大到公立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所有成员。对公立医院全员实行目标年薪制,确保医务人员基本收入稳定。
注重人才培育市级财政设立3800万元人才培养基金,深入实施涵盖书记(院长)、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师、复合型医防人才和乡村医生的“4﹢1”人才培养计划。
精准补偿亏损,对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导致的政策性亏损,建立科学补偿机制。
2.持续优化医院收入结构
坚定走“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医疗服务收入补偿机制。
医保基金支出、药品耗材“量价齐下”,为技术劳务价值腾挪“调价空间”。
改革以来累计13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0420项次,增加医疗服务收入97.31亿元。2025年上半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52.09%,药品耗材收入占比持续降至28.65%。
在严控医院总收入合理增幅的前提下,将改革空间的70%~80%精准反哺技术价值提升;20%~30%则直接转化为群众的医保“获得感”。
3.完善薪酬制度改革
在市、县、乡、村公立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基本年薪﹢绩效年薪”的岗位年薪制。乡镇卫生院和公办村卫生所人员工资纳入总医院年薪总额统一核算。
医院工资总额由基本年薪总额和绩效年薪总额构成,其中,基本年薪总额不再区分医院等级,主要依据职称等级和岗位类别统一核定。
推进“定岗”“定人”“定责”的“三定”管理:科学设置岗位;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岗位职责与服务数量、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居民健康改善指标紧密捆绑。
2024年,医生平均年薪已达19.84万元,较改革前的5.65万元大幅提升,年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6.44%)。
4.打破编制管理束缚
放权赋能,在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前提下,将人员编制结构调整、使用、内设机构调整、人员调配等权限下放给总医院。总医院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编制总额内自主招聘所需人才。
打破壁垒,彻底打破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总医院与基层分院)间不同财政供养方式(如财政核拨、财政核补)的编制身份壁垒。实现编制内人员在县域医共体框架下的横向(不同单位间)和纵向(不同层级机构间)规范、顺畅流动与调配。
此外,10月28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杨闽红也在健康报发表题为《福建:力推三明医改,实施健康优先》的专栏文章,介绍了福建省一年以来积极践行“健康是1”的重要理念,“清单式”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突出建机制、补短板、强基层,以改革激发活力促发展的相关工作。
文章提到, 推动与三明市情相近的南平、龙岩、漳州、莆田、宁德等地实现全方位推广,以增强改革的连片效应;基础条件较好的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在完成经验推广“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探索更多原创性改革。
撰文 | 梅斯医学
编辑 | 木白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