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日的阳光洒在珲春的街道上,这里的热闹早已跳出“过往驿站”的旧印象——
俄语路牌与“卢布结算”标识并肩而立,“退税商店”里境外游客忙着挑选特产,珲春口岸的通关队伍中,每张笑脸都透着对消费体验的期待。
![]()
这份日渐升温的往来热度,不只是边境活力的直观展现,更藏着吉林开放的新逻辑:以“免签+退税”政策组合拳打破跨境消费壁垒,让一座小城从“途经之地”变身“目的地”,也让开放的活力真正扎根在消费场景里。
从“流量难留”到政策协同,打通跨境消费堵点
三季度初,吉林跨境经济还陷在“两难”困境:一边是俄罗斯游客入境的潜在需求,一边是“流量变增量”的现实阻碍。这些短板像隐形的门槛,把不少“过路客”挡在了消费门外。
![]()
如何让游客“愿来、愿买、愿再来”?吉林把突破口放在了政策精准发力上。经过多部门会商调研,一套“免签降门槛、退税提意愿”的组合拳应运而生,用政策协同破解转化难题——
2025年9月1日,吉林省正式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珲春8家涵盖百货、特产的商户率先贴上“退税商店”标识,税务部门还专门上门培训,确保商户能熟练对接退税流程;9月15日起,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至2026年9月14日),旅游、经商或过境停留不超30天可免办签证。
两项政策前后衔接,像两把钥匙打开了跨境消费的大门。政策落地首周,珲春口岸入境游客环比增长35%,不少商户反馈:“以前俄罗斯游客问得多、买得少,现在一进门就问退税流程,下单更爽快了。”
从口岸到商店,便利藏在每个服务细节里
政策的效果,终究要靠细节落地。
在吉林,“免签+退税”的便利不是纸上文字,而是从口岸到商店的每一次贴心服务。
珲春口岸的“个人免签通道”前,俄语民警手持简易指引卡来回走动,遇到犹豫的游客,立刻用流利的俄语讲解:“刷护照3秒核验,不用填表格。”海关的“智慧验核”设备前,俄罗斯游客伊万刚把护照放上感应区,信息就已核验完成。
退税服务更是让游客“暖心又省心”。口岸退税窗口的银行工作人员,特意准备了中俄双语指南,用示意图标注“现金”“转账”两种到账方式。刚拿到退税现金的卡佳连连道谢:“这里当场就能拿到钱,太惊喜了!”
走进当地商店,“即买即退”服务让消费流程格外顺畅。珲春现代百货的收银台边,专门贴有退税申请单的双语模板,遇到不熟悉流程的游客,店员会手把手协助填写;商场的双语导购也十分贴心,会主动为游客推荐特色产品,无论是人参的烹饪方法,还是鹿茸的储存要点,都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
没有复杂的流程、没有沟通的隔阂,这样的购物体验,不仅留住了游客的脚步,也让这座边境城市的消费吸引力悄悄升温。
政策红利沿链蔓延,激活经济新动能
政策的温度,正沿着产业链向上下游传递,从消费端带动运输、住宿、文旅等领域一起“热”起来。
吉林宇别尔运输集团的转型最具代表性。这家原本做普通货运的企业,嗅到跨境旅游热潮的商机后,迅速转向旅游客运,购置舒适大巴、培训双语司机,如今公路旅客运输业务占比已达81.15%。
“以前拉货物,现在拉游客,大巴经常满座,还计划和俄罗斯企业合作开通珲春至克拉斯基诺口岸的直通车,解决旺季运力问题。”企业运营经理王强说。
![]()
长白山脚下的民宿也迎来新变化。老板张磊发现,外国游客住得更久了,还会主动打听退税商店,他顺势在民宿增设“特产角”,山野菜礼盒、林下参成了“必带伴手礼”。“以前国内游客占九成,现在外国游客占四成,光卖特产每个月就能多赚几千元。”
文旅行业也跟着焕新。珲春三疆国际旅行社的行程表上,“退税商店探店”“渤海古镇文创选购”成了新亮点。负责人杨平说:“青年游客明显多了,很多人是冲着免签来打卡。”
口岸一句俄语“欢迎”拉近距离,商店一张退税申请单传递便利,吉林靠政策协同补上短板,用精准服务打动人心。这场跨境经济的“破局之战”给出答案:只要政策红利真正走进游客、企业的心坎,边境的“小流量”,就能凝聚成经济发展的“大动能”。
如今,更多商户正积极申请“退税商店”资质。未来,这座边境小城还会迎来怎样的新变化?或许,当越来越多游客带着愉悦返程时,吉林跨境经济的故事,又翻开了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作者:曲镜浔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