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的生活和故事,点关注、不迷路!
![]()
01
老读者知道我队友是广西的,哈哈哈,我嫁给了一个广西仔。
在认识他之前,身边都是河南人,所以我基本上一直说“兰普”——兰考普通话,因为大家都是河南的,所以平时说得话,其他地市的人基本上都听得懂,不过也有部分词也会不懂啥意思。
认识广西队友后,不得已,只能说普通话,只是依旧带着浓重的乡音。
后来我们结婚,公婆来郑州帮忙带孩子,在家里,公婆和老公说广西桂柳方言、壮族话、瑶族话,和我说普通话。
现在他们可以自由切换几种语言,我依旧说着更靠近普通话的兰普。
![]()
02
我们一大家子里六口人:五个姓“覃qin”,一个姓“刘”,就是我。我们家聚齐了三个民族:四个“瑶族”,一个“壮族”,还有一个“汉族”,还是我。
和他们在一起久了,我也可以听懂不少桂柳话。
比如,说“去买菜”,是“ke 买菜”。
比如,小宝宝生气、烦躁、哭闹,叫“fa ya”,婆婆说的多了,我儿子都学会了。
比如,我还学会一个词:bie du nai meng,大概是骂人的意思(壮族或者瑶族话),到底骂的啥意思,我也不甚清楚。
还有一点,原来家里做好饭(无论早中晚饭),我都喜欢吆喝一声“吃饭了”。有那么几次,家里人问:哪有米饭?
我说:没有米饭,这不是有粥/面条/饼啥啥的嘛,都可以吃。
后来队友告诉我:在他们那里“吃饭=吃米饭”,没有米饭,不叫“吃饭”。
乌龙闹得多了,我现在都说“吃早饭”、“吃午餐”了。
![]()
03
听了不少桂柳话,时间久了,我都快忘记自己的家乡话了。
这几天回家,在这个被乡言包括的环境里,我的家乡话自然而然地又“qu lv ”出来了(冒出来)。
晚上我和我妈睡一个屋带孩子,孩子一到晚上就兴奋,玩到十点还不想睡,我知道老家都习惯早睡,就对我妈说:
你赶紧ting那sei吧 (躺那睡)。
说完这句话,我自己都惊呆了,这个“挺”字,我真是有十几年没说过了,一般都说“躺”下。
有时候把孩子放床上,她蛄蛹蛄蛹,一会儿落到床边了,我妈就说:
恁看看一会儿qu lv哪去嘞(大概是移动、挪动的意思)。
给孩子往上抱抱,一会儿她又落了下来,我妈又说:
咦,你咋又tu lu下来了!
孩子一激动,手喜欢乱摆乱抓,用河南话说是:乱 he lao。
有时候女孩子又哭又闹又喊,完全哄不住,老家人就说:你看你kou哩(厉害、不好惹)。
为了哄孩子,放她在床上,我给她按摩肚子,我妈给她挠头,她躺着可舒适了,我就说:你得得哩吧(舒服)。
小姑娘被逗笑了,笑哩可美,就夸她说:这闺女长哩咋zen么排场嘞(这么漂亮)。
中午时候,一看太阳挺好,我就喊我侄女给我们拿个板dang(凳子),说:咱坐da shan er(院子)里晒晒暖儿。
一会儿想到孩子有两三天没洗澡了,就说:要不给小妮儿洗光肚儿(洗澡)吧?
我妈问:yao wan er(现在)洗啊?
我就想起,我刚到郑州上学时,对洛阳室友说这个词,她竟然一脸懵地问我啥意思?我又一脸懵地问她:你也是河南哩,听不懂河南话?
哈哈哈,后来发现,她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估计是兰考专属了?
洗澡时候,孩子特别享受洗澡,我妈就说谁谁洗澡的时候,又是喊又是叫又是抓,“跟sa ju哩shang(像杀猪一样)”
虽然比喻有点糙,但是有点过于逼真、形象
白天在家无聊,我抱孩子出去晃荡一圈儿。一个人影儿都没有,回来对我妈说:mai er(门口)一个人影儿(有时候我们还说人毛儿)都没有。
我妈说:都给地里ji钱(挣钱)嘞。
下午带孩子睡觉,外面树上叽叽喳喳、噗噗腾腾,一会儿给孩儿吵醒了,我问:外边儿抓嘞?
我妈说:ma ga嘚(麻雀)跟野鸡嘚叫唤嘞。
晚上去我婶子家串门,院里黑咕隆咚,我妈问:人嘞?chuo 屋里干啥嘞?
带点开玩笑、调侃的意味,有时候问人家吃饭,说:恁chuo nang哩啥(吃哩啥)?
熟悉的人才可以这么说,不然人家要生气。
婶子和我妈讨论起孩子相貌,说我儿子带着一股“ma hu 脸”的样儿。
我想了又想,这个词,很熟,搞不清楚到底啥意思了,有很多时候,说了十几年的家乡话,长久不说,竟然有点陌生。
![]()
04
还有些时候,有些话,用普通话无法精准表达我们的意思,只有家乡话能说的清楚。
比如,孩子感冒了,鼻涕流不停,我会习惯性说:
你把鼻涕(擤)xing一下。
这个时候,你要是说擦鼻涕,细说起来“动作”是不一样的,“擦”的是表面,“擤”是更深入地清理鼻涕。
这个时候,广西队友习惯用桂柳话,对儿子说:把鼻涕fing一下。
再比如,孩子去洗手,怕弄湿袖子,我又习惯说:
把袖子bian(卷)起来。
这时候说“卷”,就好像不是那个味儿。
家乡话,发音也会特别一点,靠近普通话,又不是普通话的标准音。
比如,去吃桌了,条子肉上桌,肥的多瘦的少,一桌子人说:咦,恁看看,这fi(肥)肉片子fi哩很。
中午吃太阳了,一会热的冒汗,我妈就说:给我ye(热)毁了。
做好饭了,我妈就说:我抱孩儿,你先qi(吃)。
我们门口还有一些特别的感叹词,并不是真骂人,它只是一句话的前奏而已。
比如“乖乖嘞”、“娘那个juo”、“依他姐”、“咦”、“奶奶那个腿儿”、“老天爷”、“老鳖一”……
不胜枚举
说实话,原来刚上学那会有点那个啥觉醒了,听着家里人说这些词,会觉得不文明,有点羞耻。
后来呢,再听到这些词,内心竟然很感动,非常亲切的感觉,还觉得挺幽默搞笑的。
现在想想挺伤感,说这些词的人,有的很久不见了,他们散落在祖国的天南海北,有的人,这辈子再也不能见到了。
你家乡有啥独特方言,来留言区喷会呗~
本文配图部分来自杞县作协党腾飞
【关于作者】农家孩子,书写这片平原上的众生百相、人间百态。【更多爆文】通过公众号首页合集查看。仅此一号,长按下图即可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