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汹涌的河水”发来一张合影老照片。照片拍摄于吉林北山玉皇阁“天下第一江山”牌坊下,照片自带题头:吉林省会药业研究所会员民国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摄影。初看这张老照片,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仔细端详细节时却发现,仅就牌坊而言,其中已承载了不同寻常的历史信息,与目前可见的绝大多数“天下第一江山”牌坊的老照片有着较大差异。
对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牌坊照片,可以发现牌坊有许多差异:其一在台阶,网友发来的照片中台阶分为三段,正中为条石台阶,两侧则为砖块码砌台阶,而其它老照片上的台阶则为条石一顺水跨三门,并不分段;其二在戗杆,网友发来支撑戗杆似为圆柱斜插,上方仅有一锔,而其它老照片为方柱双锔;其三是夹柱端头装饰,网友发来的照片古朴自然,而其它老照片中,夹柱端头有莲花状彩绘。
其实网友发来的牌坊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门两侧挂有楹联: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这是目前本人所见牌坊上曾挂楹联的唯一资料——无论文字和照片!其他老照片中,牌坊只有“天下第一江山”横匾,并不见楹联。查阅资料求证时,在皮福生先生所著《吉林船厂文史集》中发现这楹联大有来头,乃是民国时期吉林督军张作相所书。只不过这楹联在记述中是被悬挂于玉皇阁后阁西厢房——“万绿轩”中。
另外,在照片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朵云殿一楼门额上匾额题字。在常见的老照片中,匾额隐于朵云殿廊柱雀替之后,只见“孚慈”二字,至于首字只见“|”,末字只见局部为“口”字。请教皮福生先生,知此匾额为“德孚慈佑”。而网友提供的照片则可看到朵云殿的廊柱和雀栱十分简洁,所悬“天光云影”匾额字迹清晰可辨。
据《吉林船厂文史集》中记述,“玉皇阁在1926年祈雨前,和1927年后的牌匾不同。1926年前大殿正门上挂“天光云影”匾,二楼上悬“神仙感应”匾,西边是“普爱众生”。东边是“大法罗天”匾”。据“又张作相重修北山玉皇阁碑记”所载:……丙寅(1926年)五月亢旱无雨,岁将不登四民慌惧,作相躬率吏民徒跣倾诚祷雨于龙潭而呼吁于玉皇阁下,天心至仁甘霖叠沛,是有大功德于人民所当永远奉祀者也。惜阁久失修,土木欲圯,金碧不华。乃捐廉鸠工杰阁一新,更拓四轩平揖林麓。四时佳日士女嬉游藉知享此太平实彼苍之所赐……1927年,为庆祝祈雨成功,玉皇阁确实经过一次大修。
史载民国十三年(1924年)四月,吉林省督军孙烈臣病死,43岁的张作相带陆军廿七师五十四旅到吉林,担任“驻吉东三省保安副司令”兼署吉林省长。张作相虽出身军阀,但为人开明,在吉林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好事。其中在他就任之时,就着手让李敬山将寺庙风景名胜较多的吉林北山,开辟为公园,此举乃是新思潮影响下,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在李敬山建设北山公园之际,包括成多禄在内的社会名流曾纷纷为公园内的新老建筑题写匾额和楹联,张作相也积极参与,为北山公园留有许多墨宝。天下第一江山牌坊上的楹联即出于此时。
在整修玉皇阁时,或许是考虑美观,张作相的题联被移入万绿轩;或许是因为“天光云影”让人联想到可怕的晴空、旱灾,也被换成祈望玉皇等神祇保佑一方的“德孚慈佑”。总归,经过修缮,玉皇阁抛去了旧貌,焕然一新。
故而网友提供的老照片堪称难得的旧貌记载,也是新旧变化的历史见证。尤其是经历时代变迁,北山旧时匾额、楹联大量损毁的如今,能清楚地看到多幅名人墨宝,实属难能可贵。
![]()
![]()
![]()
特别鸣谢网友“汹涌的河水”、皮福生先生、贾大为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