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会问到这样的问题:老婆和母亲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
这种问题是无解的,因为一旦经过思考出来的答案,这都不对。因为一旦真的这样的场景出现,行为是不会经过大脑的而会直接作出选择,这个时候才是真心真意真性情,是本能情感的表现。
![]()
人在极端情况下,做出的反应,往往才是最真实的人性。
《南京照相馆》有一个情节,我觉得特别好。就是日军翻译王广海(王传君饰演)目睹战士宋存义与日本摄影兵搏斗的情节。
戏中的日军翻译王广海,目睹了士兵宋存义与日本摄影兵殊死搏斗的场景,王广海长期以“保命”为借口,依靠自己懂日语当翻译依附日军,当他目睹宋存义以血肉之躯对抗武装日军时,他第一次直面“同胞竟能如此无畏”。这种同归于尽的狠绝彻底击溃了他“苟活即合理”的自我麻痹,让他意识到自己从未拥有过这样的血性。
![]()
枪落在他脚边的一刻,他本能地想逃——既怕被日军发现牵连,更怕面对“捡起枪加入战斗”的抉择。他内心清楚:自己做不到宋存义的决绝,这种认知让他陷入巨大的自我厌恶。正如观众所见,“他脸上的肉都在抖,却一步也迈不动”,肢体语言暴露了灵魂的瘫痪。
我之所以觉得这个情节好,就是这个角色确实像一个正常人在极端环境下的正常反应。苟且偷生并甘愿当汉奸的王广海,只是为了求生,只是他心里的“私”比重高过了民族的“义”, 但并不是对那些实施暴行的日寇没有恨。当战士宋存义与日寇搏斗,那把枪落在他脚下,如果他毫不犹豫的拿起枪帮助同胞战士,或者说帮助日寇彻底当个汉奸,那就都不是一个真是小市民了,他唯唯诺诺但内心还是盼着自己人能赢,这也应该是那个时代很多普通人的写照。
我觉得《南京照相馆》是个好电影,但后面有些情节有些拉胯,甚至是败笔。
![]()
比如邮差阿昌(刘昊然饰)和女演员毓秀(高叶饰)费尽千辛万苦拿到可以出城保命的通行证。
我能理解导演的安排,也并非完全没有铺垫。他们从从被迫冲洗日军暴行照片开始,良知已被反复灼烧:宋存义为弟复仇搏命而死,婴儿被摔死的惨剧更彻底击穿幻想。通行证对阿昌和林毓琇而言,已不仅是“活命符”,更是“责任”——他们背负着揭露罪证、保护幼童(老金之子)的使命。让证,是群体共识下的责任传递。
但牺牲不应该是“突然高尚”,而应该是人格完成。 影片未充分展现二人“让证”前的挣扎过程:苏柳昌的沉默和林毓琇的果断,缺少足够的心理镜头支撑,在决定生死这么大的事面前,观众难以代入其“毫不犹豫”的高尚。
若该片能插入类似阿昌握紧通行证又松开、林毓琇回望暗房照片的沉默镜头,或许能让“让证”更具血肉感。但就主题而言,这种“毫不犹豫”本身,恰是影片对“沦陷区普通人以命护火种”的悲壮致敬——为求崇高,有失真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