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爷,水不能再这么喝了!”61岁的李大爷最近很困惑。自查出高血压后,他在邻居的建议下,每天都拼命喝水,甚至早饭和晚饭之间,还特意咕咚咕咚灌下近两升。
原本以为这样能稀释血液、护住血管,没想到前几天的体检,医生却紧锁眉头,提醒他:“喝多了,反而可能惹出大麻烦。”
难道多喝水有害健康?在不少高血压患者的圈子里,流传着“多喝水有利于降血压”的说法。可据最新调查,喝水也要讲科学度量,尤其对高血压这一慢性病,更需格外注意。
![]()
那么,“喝水太多”到底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有人说,喝出健康,也有人不知不觉“喝”出了危机。真正的答案,可能不像你想象那样简单。
高血压患者大量喝水,真的是好习惯吗?我们总听人说“多喝水有益身体”,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是否也适用?
近期,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团队对1500例高血压中老年人展开随访,结果显示:有25%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过度饮水的情况,即每天饮水超出3000毫升。
其中,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多喝水能稀释血液、降低血压”。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健康误区。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居民膳食指南》,普通成年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
![]()
对于高血压患者,盲目“灌水”可能让身体陷入无形的风险。水进入体内,确实能暂时稀释血液,但血容量的突然增加,反而会让心脏以及肾脏承受更大负担。
哈佛医学院心血管实验医学研究也表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分,部分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反而上升约12%~15%。
尤其是肾功能和心脏功能一般的中老年人,过度饮水,不仅降不了压,反而可能“伤身”。
坚持“大量喝水”,用不了多久,身体可能出现5大变化很多人以为多喝水无害,实际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每天饮水远超2000毫升、持续2-3周以上,身体可能悄然发生5大变化:
![]()
血压波动更频繁
天津医科大学2022年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大量快速喝水,短期内血容量激增,心脏排血压力升高,收缩压多会出现5-12mmHg的波动,部分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还会出现心慌、头晕。
肾脏负担加重
高水负荷会令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加,导致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有研究指出,长期过量饮水,轻至夜尿增多、重则诱发慢性肾功能损伤,尤其是60岁以上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患者须警惕。
![]()
调查发现,持续高饮水量者中,近13%的高血压患者出现了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反应迟钝,严重者甚至可诱发低钠性脑病,危及生命。
易诱发水中毒
大量喝水短时“灌下肚”,可能导致血浆渗透压急降。
202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连续2小时内饮水超过3升,10%的受试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呕吐,部分甚至急性脑水肿迹象。这个风险,常常被老人们忽视。
心衰风险隐形提升
数据显示,高血压患者若伴有心功能减退,突然摄入过多水分,突发心衰的概率提升至正常人的2-3倍,出现呼吸困难、夜间憋醒等症状,需立刻就医。
![]()
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请这样科学喝水,稳住健康底线。大量喝水未必是健康之道,科学饮水才是关键。给高血压患者几点实用建议,让您喝水不添“隐患”:
少量多次,循序渐进
建议将总饮水量分为多次、每次不宜过300ml,避免短时间内“猛灌”。如果晚上睡前口渴,适量小口饮用即可,避免夜间频繁起夜影响血压波动和睡眠。
控制总量,因人而异
每个人肾脏和心脏功能不同,日均建议总饮水量控制在1200-1700ml为宜。夏季、运动、出汗多时可适当增量,但切忌随意突破2000毫升红线。特殊病例请遵医嘱调整。
![]()
关注尿色,判断是否补水
正常饮水后尿色淡黄透明即可,若小便一直无色、频率显著增加,要警惕是否饮水过量。口渴就是身体最真实的信号,请别忽视。
慎用含盐饮料和功能水
不少中老年朋友喜欢“自制淡盐水”“保健功能饮料”。但额外增加钠摄入,不利于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选择白开水或低钠水为主。
定期随访,动态监测身体状况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如发现尿量异常、头晕、心慌等不适,及时就医复查,切勿自行加大或减少饮水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