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木石图》局部
北宋苏轼 私人收藏
这不是一部冰冷的画史,而是一次与苏轼的并广散步,在唐宋绘画的园林中,信手抚触虬枝怪石,遥望烟云云探处的林泉。
那些泛黄的画面、珂罗版模糊的《雪溪图》、争议不体的《木石图》,千年前的笔墨不再是博物馆里沉寂的绢素与墨色,而是握着画笔的手,是落墨时的心跳,是画中未曾言明的牵挂。
![]()
《五马图》局部 凤头骢奚官
北宋李公麟 东京国立博物馆
我们会看见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里护法神戟张的发丝根根见肉,感受到郭忠恕《雪霁江行图》中船工面气成霜的温度,细察李公麟《五马图》上西域奚官眼角皱纹藏着的异域风霜,在郭熙《早春图》的氤氲山气里昕见生命解冻的叮咚,于王诜《烟江叠障图》的迷离水影中照见自己漂泊的倒影。
![]()
《烟江叠嶂图》局部
北宋王诜 (传)上海博物馆
让苏轼的艺术之心在墨痕中重新跳动——这不仅是艺术的巡礼,更是与那个在风暴中唱歌的灵魂,赤诚相拥。
读这本书,与作者一同跌入一段暖和的旧时光,听见笔墨在诉说,看见岁月在生辉。而苏轼,正立于开元寺的月光下,与我们隔着干年,相视而笑。
—— 无尽藏:苏轼的绘画世界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世界》源于同名画展——南京博物院“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策展人庞鸥在《无尽藏》特展期间所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记录扩充而成,本书将目光从苏轼影响下绵延千年的文人书画,转向对苏轼绘画精神形成过程的深度探寻。
在中国绘画史上,苏轼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既是鉴赏家,又是实践者,带着自己的独有“滤镜”,审视着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传统。苏轼看画,能看出吴道子的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评画,能评出惠崇的尚意轻形、赵昌的以简驭繁;苏轼作画,能作出生命最朴素、最本真的姿态。
书名的“无尽藏”,取自苏轼名篇《赤壁赋》,其意为,苏轼的绘画精神如同大自然的馈赠,是后世艺术创作者无穷尽的宝藏。
作者庞鸥用文字让苏轼的艺术之心在墨痕中重新跳动——这不仅是艺术的巡礼,更是与那个在风暴中唱歌的灵魂,赤诚相拥。读这本书,可以听见笔墨在诉说,看见岁月在生辉。而苏轼,正立于开元寺的月光下,与我们隔着千年,相视而笑。
![]()
![]()
![]()
![]()
![]()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世界》内页书影
作者简介
庞鸥,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书画专项鉴定责任鉴定专家,中国美协会员。原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部主任、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策划“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青藤白阳——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等多个艺术大展。现任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已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发表数十篇美术史论、书画鉴定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前 言
小书的缘起,说来也平常。不过是我在策划“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期间,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记录扩充。写作的过程,也是我心中原本碎片化的苏轼形象逐渐拼凑的过程。熟悉的苏轼诗文、熟悉的古代书画家、熟悉的传世名画,彼此交织时,带给我一些新的认识与感悟,像推开一扇熟悉的门,迎面撞见北宋的月光——在清辉里,有吴道子笔下“满壁风动”的衣袂翩然飞舞,有王维画中清冷的雪竹幽幽摇曳,更有苏轼酒酣挥毫时,墨汁滴在宣纸上晕开的淡淡痕迹。这月光所映照的,何止是墙壁和绢素上的山水人物、枯木竹石,还有凤翔府开元寺东院塔内,对着王维壁画驻足凝神的年轻人,那个二十六岁苏轼清澈而深邃的目光。
苏轼爱画,是刻在骨子里的。他曾为父亲苏洵苦苦寻得吴道子真迹,那四块从战火中抢出来的门板,成了他血脉中流淌的艺术基因。观吴道子的画,他说那线条“如以灯取影”“不差毫末”,却领悟艺术贵在“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品王维的诗,他感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觉得笔墨间的空灵要比技法工巧更动人,真正的好画,从不是刻板的物象,而是能勾连起观者心跳的活物。韩干笔下的马,他读出“厩马万匹皆吾师”的写生真谛;惠崇小景里,他体验到“竹外桃花三两枝”的诗境;李公麟画人,他赞其“艺术即人格”的赤子之心······诸家妙笔纷呈,却都被苏轼用一个标准衡量:是否画出了“常理”,不只是形的像,更是物的魂、人的情。他把画视为知己,看见文同的墨竹会睹物思人、失声痛哭;观王诜的《烟江叠嶂图》,竟生出“往买二顷田”归隐的念想。他自己也画,墨竹学文同却不拘泥成法,米芾见了说他“不画竹节”,他却反问“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一笔从根到梢又何妨;画枯木怪石,虬曲枝干似胸中块垒,嶙峋石纹如半生风霜。画里有他的悲欣,有他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领悟,也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书中这些文字,从来没想过要做一部严整的画史,也不求面面俱到地罗列名家。它们更像是一次散步,随着苏轼的足迹,在唐宋绘画的园林中信步而行。遇着一株奇树,便驻足看看它的虬枝;碰上一块怪石,便摩挲它的纹理;望见远山含翠,也不妨遥想片刻山外云烟。近千年过去,真迹或已湮灭,或要到博物馆里探究。但在苏轼的文字间,仍能听见他对着画卷低语:“画以适吾意而已。”艺术的真谛,从不是技法的炫耀,而是把心放进笔墨里,让后来者隔着时空,也能摸到那份情感的余温。这,或许就是我写本书的意义:在吴道子飞动的线条里见神奇,在王维的氤氲水墨中觅空灵,最终在苏轼的画语心声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林泉。
![]()
目 录
第一篇 吴道子的镜像
第二篇 王维的“双向奔赴”
第三篇 “马语者”韩干
第四篇 郭忠恕的超越
第五篇 燕肃的硬核与浪漫
第六篇 别开生面的惠崇
第七篇 薛定谔的赵昌
第八篇 身与竹化的文同
第九篇 郭熙的林泉高致
第十篇 王诜的烟江叠嶂
第十一篇 灵魂画手李公麟
第十二篇 苏轼的写真密码
第十三篇 苏轼的画语心声
第十四篇 苏轼双画记
实拍书影
![]()
![]()
![]()
![]()
上款预约(to签)·点击图片可购买
周日沙龙
11月2日(周六)下午14:30,庞鸥老师携新书《无尽藏:苏轼的绘画世界》做客慢书房,分享这本书,分享主题为“千年墨痕——苏东坡的文人画精神与中式美学密码”。
届时老师将透过珍贵书画,探寻苏轼艺术精神的内涵,体悟中国传统艺术之美,感受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扫一扫二维码,可加鹿茸哥报名活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