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在开国将帅中,只有十人病逝后,获得下半旗志哀,他们都是谁?

0
分享至

“爷爷,天安门前的旗怎么只挂到半腰?”——1993年3月12日早晨,广场上发生的这句对话,让不少路人驻足。那天,为王震上将致哀而降下的半旗,是新中国对功勋将帅的最后一次这一仪式,也把一个久被忽视的话题推到了台前:在数千名开国将帅中,为何只有十位病逝后获得天安门广场下半旗志哀?

不少人以为,降半旗是礼宾性的“惯例”,实际并非如此。新中国的国旗管理制度把“广场降半旗”限定在极少数场合:国家领袖、党和军队的主要缔造者、对共和国安全与建设有决定性贡献的元勋。硬指标不多,却极其苛刻,用一句带点口语味的话讲——要入选,既得打下江山,又得守得住江山,还要撑起新中国的某个关键领域。

回头统计,十位名字排列在时间线上,既像一部压缩的共和国军事史,也像一张党和军队顶层设计的变迁图。第一位走进这份名单的是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这位山东根据地的“定海神针”病逝北京。罗帅生前职务“军委副主席”并不显眼,真正让他晋身这一礼遇的,是日寇铁蹄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保全,以及辽沈战役时期对东北战略格局的定型。毛泽东评价他“以三寸之舌固三千里江山”,放到今天听,依旧掷地有声。

紧随其后的是谢富治。1972年3月26日,半旗为他缓缓落下时,不少人诧异:谢只是上将,为何待遇格外?答案并不复杂——六十年代至关重要的政法、公安、地方武装体系,他是奠基者之一;再加上副总理、中央政治局成员的身份,冲破了军衔天花板。用当年同僚一句带调侃的话说,“谢富治手握的不是将星,几乎是半部公检法”。

1976年7月6日,朱德离世。朱总司令在军事史上的分量无需多言,“红军之父”四个字即代表了完整的革命创建史。值得一提的是,同一年,广场前三次降半旗——先是周恩来,后有朱德,最后是毛泽东——三次低垂的国旗,把共和国奠基者的谢幕推至高潮。街头巷尾议论最多的一句话是:“红旗下的老人,一个个走了。”

1978年夏天,罗瑞卿的名字写进了记录册。罗大将的传奇点,倒不是“十大元帅之外最高军衔”这种表面标签,而是他在军委四总部重建中的推手作用。从被误解到复出,再到国外病逝后享受半旗,政治上的大起大落被一句“罗老虎回来了”概括得颇为形象。

1979年2月7日,轮到苏振华。行伍出身却走上了海军建设的主航道,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陆战炮火延伸到海上就是舰炮。”短短一语,道破陆海合成的早期思路。海军装备体系起步艰难,苏振华的坚持被视作“跨代铺路”。

时间拨到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告别人世,15天后叶剑英也撒手人寰。两位元帅接连离去,广场再次低悬国旗。熟悉建军史的人清楚,刘帅是“会下棋的指挥官”,叶帅则被称作“最像文官的武将”,二人性格差异极大,却同在战略规划和参谋体制上留下深深烙印。同年,两次降半旗让不少部队老兵感慨“握笔的手比握枪的手更沉”。

1990年到来,徐向前走完89年军旅与政务生涯。他自称“布衣元帅”,外界却用“兵学实务家”概括其风格:不喜欢夸张战报,却在库伦、陕甘宁边区和西北解放战场接连“掀桌子”,改变战局。共和国为低调者降旗,街边报栏出现一张把雨衣披在肩头的徐帅旧照,照片下配的文字很直白:“从来只谈打仗。”

1992年12月29日聂荣臻离去,科技口的同志把半旗仪式称作“给两弹一星行礼”。军事生涯之外,他对尖端工程的牵头组织成了后来评判的关键。那几年中国刚刚启动航天商业化,很多年轻技术员在日记里写下:“旗降半杆,火箭升空,前辈与我们同行。”一句朴素话,道尽聂帅身后影响。

最后是1993年的王震。有人用“多面手”形容他:边区游击队指挥官、铁道兵司令、农垦部部长,再到副总理、副主席。农垦系统对这位老首长感情颇深,王震病重时,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送来一箱新鲜冻红肠,包装上仅一句:“首长,好好吃饭。”质朴,却能说明他的亲兵、农工出身亲和力。毕竟能把铁道与农垦都干出名堂的高级将领,放到今天也稀缺。

十位名字一一落定,规律不难发现。其一,军衔只是门槛,真正决定是否半旗的,是对党、国家、军队、科技等重大领域的开创性贡献;其二,除罗荣桓外,每位都身兼重要政府或军委职务,影响横跨战时与和平时期;其三,年龄跨度大,但到暮年仍在岗位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半旗更像是对“终身战斗员”四个字的认可。



有人好奇,为何1993年后再无将帅享受此礼?答案并不复杂。随着新一代领导结构及国家悼念制度的完善,功勋评定渠道更细分:八一勋章、共和国勋章、国葬、中央礼堂告别式等,人们告别英雄的方式不止一种,降半旗不再是唯一顶格待遇。同时,开国将帅群体自然老去,两千余名将领相继告别,国家礼仪体系进入新的平衡期。

半旗低垂的那几天,北京春风或秋雨都显得格外沉重。旗帜未触及地面,却让每个仰望者都体会到重量——那是先驱们共同撑起的国脉,也是后来者难以回避的担当。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龙元阁 incentive-icons
历史龙元阁
欢迎大家关注!
4540文章数 63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