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方苞在《狱中杂记》中描绘过一幅牢狱生态:
胥吏专挑无亲无故的轻罪囚犯凌虐勒索,而对那些背景强硬的亡命之徒则敬让三分。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看了最近西安那起暴力事件,我发现人类文明五千年,“看人下菜碟”的劣根性从未改变。
01
10月22日早上,垃圾站的环卫工在正常工作,王某前来倒垃圾。
因垃圾投放问题,王某与环卫工发生了口角争执。
他先是恶语相向,见环卫工并未退让,竟直接将怒火付诸暴力,对三位年过半百的环卫工拳脚相向。
其中一个老人已经被打倒在地,王某仍不罢休,朝着胸口、腹部这些要害部位又猛踹了几脚。
![]()
隔着监控画面都能感受到他的凶残与狠辣。
老人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用双手护住头部,痛苦地瘫倒在地呻吟。
视频传上网后,全网哗然。
人们愤怒的不是一次口角,而是这种对基层劳动者生命的轻蔑与践踏。
此次事件并非西安首次发生环卫工被侵害案件。
2012年4月1日,长安区环卫工人冉师傅因环卫车与路虎车“顶牛”发生冲突,被两名男子殴打并拖行数十米,随后被该车碾压致重伤。
2023年一名环卫保洁员在制止一名车主“车窗抛物”的不文明行为时与该车主发生争执。车主在上车启动过程中将保洁员撞倒,并碾压致其身亡。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谢雨锋一针见血道:
部分人觉得环卫工地位低下,劝诫就是“多管闲事”,这种职业歧视是冲突的根源之一。
这些人欺负的不是环卫工本身,而是环卫工老实隐忍的性格、边缘的社会地位、微薄的工资收入、年迈的体力弱势。
在别处受了气见了老板得点头哈腰,回到家可能也是一地鸡毛,心里憋着一股无名火没处撒。
正好碰上几个年纪大、看着就没什么还手之力的环卫工,那身蓝色的工作服,就成了“可欺”的标签。
所谓的“情绪失控”,说白了就是挑了个“成本最低”、“后果最可控”的对象来发泄。
这种抽刃向更弱者的行为不是一时上头,而是对“好欺负”的人精准的情绪导弹。
02
放眼望去,你会发现这种人比比皆是:
他们热衷于寻找比自己更弱的人,凌驾在他们头上,从而让自己卑劣如蛆虫的人生,获取一丝虚妄的优越感。
咸阳一位美团客户,仅仅因为外卖小哥送餐晚点8分钟,就把人打骨折了。
他抡起一根棒球棍,像见到仇人般往外卖小哥头部打。
外卖小哥道歉后,却被要求自扇巴掌,否则性命堪忧。
![]()
北京一位衣冠楚楚的轿车车主,仅仅因为顺丰快递小哥把他的车剐了,就出手掌掴。
快递小哥多次道歉,车主却嘴里飙着脏话,1分钟内扇了小哥6个耳光。

北京地铁五号线上,老实巴交的农民工用膝盖死死夹住自己的蛇皮袋,生怕弄脏其他人。
仅仅因为衣衫破旧,就被旁边的大爷人身攻击:“穿得像要饭的,身上一身灰,居然敢坐地铁…… ”
![]()
多少外卖员、快递员、服务员、清洁工……并没有做错什么,仅仅因为干着基层服务职业,便被鄙视,被瞧不起……
在各个角落里,被肆意践踏着尊严,粗暴地掠夺人身安全。
试想一下,如果他们不是保洁,不是环卫工,不是外卖员,而是警察,医生,那些人还敢在他们面前如此嚣张吗?
挥向最弱者的拳头,是人性最可悲的堕落。
世间最无耻之事,莫过于专门欺辱弱者;世间最可恨之人,莫过于欺压底层之人。
多年前,鲁迅先生对此类人有过如下刻画:
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 遇到比他们更凶的兽时便现羊样,遇到比他们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
03
然而比凶兽更可怕的,是隐藏的凶兽。
他们就像变色龙一样,有着两副面孔。
对待强于己的人,是一副面孔;对待弱于己的人,是另一副面孔。
卢寒冰在同事家做客时,就目睹了耐人寻味的一幕。
这位在公司担任副职的同事,在家中俨然是另一个存在——面对年迈笨拙的保姆,她颐指气使;转头待客时,却瞬间切换成笑意盈盈的模样。
真正让卢寒冰脊背发凉的,是临别时的场景。
只因餐台上有水渍,同事便厉声命令保姆用牙膏擦拭三遍,“擦到能照出你的影子为止”。
那双眼睛里的凶光,与片刻前的和善判若两人。
当老保姆不慎摔倒,瘫在地上无法起身时,这位同事连眼皮都未曾抬起。而转向卢寒冰的瞬间,脸上又魔术般浮现出亲切的笑容。
这一刻的“变脸”,让卢寒冰背后阵阵发凉。
他从此疏远了这位同事,并得出一个洞察:一个人如果欺下,必然畏上。
一个无底线谄媚的人,和一个无限制诋毁的人,通常是同一个人。
阿德勒心理学揭示:当个体无法通过正向成就获得认可,便会通过刁难他人填补优越感。
无底线讨好强者的人,往往需要通过对更弱者的欺凌来维系心理平衡。
或以盛气凌人之态凌驾于弱者,或以莫名之傲蔑视着谦和之人。
这类人既可恨,又可悲。
因为对上卑躬屈膝,失了骨气;对下趾高气扬,玷污良心,走到哪里都不受人待见;
沉溺于欺下的快感,不会使一个人变得强大,反而会暴露他的浅薄,放大他的无能。
04
乔布斯曾在访谈中提到一个观点。
他表示自己接触到的那些伟大的人有个共同点,就是不管对清洁工还是老板,对总统还是穷人,他们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不分贵贱,态度完全一样。
每个人在面对上司、权贵、朋友时,都会选择伪装。
但往往在面对弱者时,才会暴露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一个人品格如何,教养高低,不是表现在他对上司、朋友的态度上,而是看他是否尊重“不如他”的人。
日本大企业家堤义明也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在自家蛋糕店门前,有一位乞丐哆嗦着对店员说:“我来买蛋糕,最小的那种。”
店员看他衣衫褴褛,身上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便想赶他出去。
可他却制止了,反而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小而精致的蛋糕恭敬地递给乞丐,深鞠一躬说:“多谢关照,欢迎再次光临。”
有人不解问:“你为什么对乞丐如此热情?”
他回答到:“虽然他是乞丐,却也是顾客。他为了吃到我们的蛋糕,不惜花去很长时间讨得一点点钱,实在是难得,我不亲自为他服务,怎么对得起他这份厚爱?”
对方又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收他的钱呢?”
他笑着说:“他是客人,不是来讨饭的,他今天需要的,只是一个蛋糕和一份尊重。”
越是高层次的人,越懂得以同理心去看见他人,感受世界。
对强者尊敬崇拜是人的本能,但对弱者的体谅和尊重,才是人性深处的光辉。
人最难得的是,在高处时仍旧心怀谦卑。
我至今仍记得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叶敬忠在毕业致辞中那段嘱托: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
真正的修养,从来不是高悬于殿堂的理论,它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是路过清洁工时那份自然的尊重,是接过外卖时那句真诚的感谢,是与服务员交流时平等温和的目光。
当我们学会用悲悯之心去体察每一个平凡的岗位,用平等之姿去对待每一个独立的灵魂,你躬身时的谦卑,便已抵达了修养的最高处。
点亮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