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记来自东方的重拳,让整个西方世界的神经瞬间绷紧。
中国,这个被誉为“稀土王国”的国家,开始逐步收紧并正式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
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贸易调整,而是一场直击全球高科技产业链“心脏”的精准操作。
消息一出,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一片哗然。
美国、欧洲的军工复合体、新能源巨头们突然发现,他们赖以生存的“工业维生素”——稀土,一夜之间变得岌岌可危。
![]()
导弹的制导系统、隐形战机的涂层、电动汽车的电机,这些平日里藏在尖端设备里的关键元素,供应链随时可能中断。
所谓的“卡脖子”风险,从一个概念,变成了悬在他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西方世界的慌乱与激烈反应,都被克里姆林宫尽收眼底。
![]()
俄罗斯总统普京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种强大的非对称战略武器。
这堂生动的“公开课”让俄罗斯深刻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当今的大国博弈中,将关键战略资源的命脉交到别人手中,无异于将自己的咽喉暴露给对手。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持续、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的背景下,这种依赖是致命的。
![]()
普京的反应几乎是即刻的。
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莫斯科蔓延开来:中国能用稀土这张牌敲打西方,那么未来,会不会有其他国家用同样的牌来对付俄罗斯?
![]()
绍伊古的生死状
10月24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谢尔盖·绍伊古,亲自发表署名文章,将稀土产业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步棋走得极其耐人寻味。
![]()
推动一个产业发展的,不是经济部长,也不是工业部长,而是国家的“安全沙皇”绍伊古。
这个安排本身就释放了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在克里姆林宫看来,稀土问题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它是一个事关“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的“生死存亡”问题。
绍伊古在文章中毫不讳言,俄罗斯必须打造一个完全独立于中国和美国的自主稀土产业体系。
![]()
这个体系要掌握从矿石开采、选矿冶炼、元素分离、金属加工到下游应用的全套“独门绝技”,实现真正的“本土闭环”。
为了这个宏伟的目标,普京政府拿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高达7000亿卢布(约合612亿人民币)的巨额资金。
![]()
项目的核心实施地点,选在了资源富集但环境严酷的西伯利亚地区,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布里亚特等地。
计划的目标不是建几个零散的工厂,而是要打造一个集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开发于一体的庞大产业集群。
![]()
这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军工生产和尖端制造业那么简单。
普京和绍伊古的目光看得更远。
俄罗斯经济长期依赖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这种单一结构在国际制裁和能源价格波动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
通过发展稀土加工,带动下游的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电机等高附加值产业,是为俄罗斯经济寻找新的“发动机”,实现“去能源化”的战略转型。
更有趣的是,绍伊古还公开提出,俄罗斯要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稀土供应链的替代方案。
这番话的潜台词非常明显:俄罗斯不仅要自给自足,还要在全球稀土市场中,从中国手中分一杯羹,并试图与巴西、印度等国建立一个“非西方稀土联盟”,重塑全球资源版图。
![]()
俄罗斯的短板
蓝图固然宏伟,但现实却骨感得惊人。
普京的雄心壮志,正面临着一个无比尴尬且严峻的现实,这也是俄罗斯最大的短板——技术。
俄罗斯的稀土资源储量其实非常丰富,已探明储量高达2800万吨,稳居全球前五。
全部17种稀土元素中,有15种在俄罗斯境内都有分布。
![]()
毫不夸张地说,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家里有矿”。
可问题是,他们几乎“不会挖,更不会炼”。
根据2024年的数据,俄罗斯全年的稀土产量仅为区区2600吨,在全球总产量中的占比甚至不足1%,资源开发率不到2%。
![]()
这是一个与资源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数字。
更致命的是加工能力的缺失。
俄罗斯开采出的稀土原矿,有高达95%必须运往中国等国家进行分离和提纯。
同时,自身需要的高端稀土制品,又有80%需要从中国进口。
![]()
这种“挖出自家的土,再高价买回提炼好的金子”的模式,正是普京和绍伊古决心要彻底改变的现状。
技术上的落后是全方位的。
俄罗斯目前掌握的稀土加工技术,很多还停留在上世纪苏联时期的“硫酸焙烧法”,这种方法不仅分离纯度低,满足不了现代高科技产业的需求,而且设备腐蚀严重,污染巨大。
![]()
而中国,早已在绿色提取、高纯度分离等领域遥遥领先,掌握着全球超过70%的稀土技术专利。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相关专利不足1%。
更雪上加霜的是,从开采设备到加工生产线,俄罗斯几乎所有关键设备都依赖进口。
在西方全面制裁的背景下,从欧美获取先进设备的渠道被彻底切断。
而唯一的希望——中国,却在俄罗斯最需要技术的时候,送上了一份“大礼”。
![]()
自2025年10月9日起,中国商务部等部门连续发布并扩大了稀土开采、分离、冶炼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出口管制令。
这项管制并非只针对西方,俄罗斯同样在受限范围内。
这意味着,俄罗斯想通过引进中国技术来“弯道超车”的希望,变得极其渺茫。
![]()
除了技术这只最大的“拦路虎”,资金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普京政府承诺的7000亿卢布从何而来?
在俄乌冲突每天吞噬巨额军费、国内民生开支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财政能否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投资,至今没有明确答案。
![]()
而受制裁影响的俄罗斯企业自身也元气大伤,难以提供大规模投资。
至于吸引外资,与西方交恶,而印度等潜在伙伴自身实力有限,远水难解近渴。
因此,普京的稀土雄心,正面临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一场在技术、资金、基础设施和国际封锁下的艰难突围。
![]()
所有分析都一致认为,即便一切顺利,俄罗斯要建成完整的自主产业链,也需要将近10年的漫长时间。
参考资料:
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俄罗斯需尽快建立自主稀土产业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10-24 11:2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