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纸质车票,你会想起什么?
或许是陈列于博物馆里精心展示的一张硬板车票,或许是躺在老家抽屉里的一张红软纸票,又或许是被小心夹在书里的一张磁卡车票……一张方正的卡纸,是旅行的物质载体,寄托着沉甸甸的期待、欢笑与回忆。而在2025年10月1日,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也正是在这个十月,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理论研究会以时事沙龙的形式,为纸质火车票时代举办了一场温暖的告别。
NO.1
记忆站台·故事开箱
打开收藏车票的容器,比纸张先出现的是宝贵的回忆。拿着这张车票的时候,是第一次去大学的路上、是去找老友的途中、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观看完导入视频后,我们进入了告别的第一站。本项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一张春运成功抢到的票”、“一张第一次独自远行的票”等纸条。同学们随机抽取了这些写满回忆的纸条,并“成为”纸条故事的主人公,向我们诉说实体车票背后的那些悲欢离合。
![]()
![]()
NO.2
协作轨道·票筑长龙
轨道静卧于大地,穿越繁华市井,翻过寂静山野,两根平行的钢轨,将旅人的来去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来去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在第二站里,我们将扑克牌视为“火车票”,各小组在限定时间内用这些特殊的“车票”垒起“轨道与车厢”。在欢笑声中,同学们既增进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团队默契。
![]()
![]()
![]()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NO.3
未来车间·纸质火车票DIY
一只画笔,点染回忆色彩;几行文字,写下美好期待。纸质火车票不再从机器中吐出,但依然可以在我们的笔下生机勃勃。
在第三站里,同学们拿起画笔和贴纸,将空白的车票模板设计成自己独一无二的“纪念车票”。带上这张车票,就像把那份回忆和期待稳稳捧在掌心。
![]()
![]()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NO.4
思想交锋·时代讨论会
当指尖再也触摸不到硬质票根的纹理,当旅程少了那声“咔嚓”的仪式感,我们的出行记忆是否也随之数字化了?便捷的电子票席卷而来,而那份攥在手心的踏实与温情,又该何处安放?这关乎技术,更关乎情怀。
在第四站里,我们针对多个前沿话题展开深度讨论:“更喜欢纸质票还是电子票,实际使用哪个更多”、“纸质车票停用后,如何留存记忆”、“电子票的便捷和纸质车票的情感价值该如何平衡”......讨论也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同学们的观点新颖大胆而清晰有力,在想法的碰撞中,大家更深入地认识到“纸质车票的消失”不代表着美好回忆的消逝,电子车票也并非“冰冷无情”,二者的迭代是时代的必然与社会的进步。认识到这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之告别。
![]()
激动人心的颁奖时刻来啦!每一份礼品都是对大家认真告别纸质车票时代的嘉奖,纸张不再,但回忆仍存,愿我们再度看到这些礼品时,心中仍能激荡起在本次沙龙收获的快乐情绪!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
集体合影
![]()
这场关于车票的告别,远不止于谈论纸质和电子凭证,更是我们对时代变迁的一次回望。当告别成为必然,愿我们珍藏那份“票在手中”的踏实感与仪式感,同时拥抱“一证通行”的高效与自由。变化的,是出行的方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抵达的渴望,与对每一段旅程的憧憬。愿前行路上,记忆总有安放之处。
本次时事沙龙圆满结束!理研星球期待与你的再次相见~
图文 | 理研会 谭羽墨 严心桐
运营 | 珞新传媒 袁艺菲
审核 | 胡静文 珞新传媒 张可欣 黄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