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药资本界
![]()
迪哲医药已迈入一个历史性的跃迁拐点,打开了极大想象力。
资深分析师:尧 今
编 审:南 北
又创新高了。
继迪哲医药凭“史上最强半年报”创下超预期业绩后,市场对其关注度持续攀升。10月30日,迪哲医药最新财报出炉,延续了上半年业绩的强劲稳健增长势头,2025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3.23%,进一步印证其盈利路径愈发清晰,商业化实力持续通过市场验证。
可喜的业绩成绩单只是一方面。资本市场总是最敏锐的,今年以来,迪哲医药股价实现翻倍,从年初30余元/股一度攀升,目前稳定在60余元/股,总市值300亿元左右徘徊,也侧面体现市场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
毫无疑问,业绩与估值共振下,迪哲医药已站在实现历史性跃迁的关键拐点。这家手握强研发基因、兼具全球化视野的创新药企,何以保持高增长态势?未来,又有哪些新增长点将重塑其估值逻辑?
![]()
▲迪哲医药2025年以来股价表现,数据来源:百度股市通
![]()
已获验证的盈利能力
❤️关注我,不迷路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迪哲医药商业化战斗力,已有目共睹。
值得关注的是,迪哲医药上半年首度实现商业化盈利,营收已能覆盖研发费用之外的销售、管理等成本,标志着自我造血能力成型,财务可持续性闭环初步构建。此番,随着第三季度报发布,这一积极信号更加明确了。
复盘迪哲医药的财报数据,亮点颇多。
其一,营收规模持续扩大。
作为手握两款已上市FIC/BIC潜力产品的创新药企,迪哲医药的产品力尤为亮眼,自产品上市后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两款产品合计销售收入达5.86亿元,同比增73.23%;单季度数据更呈逐季放量趋势,Q1、Q2、Q3销售收入分别为1.6亿元、1.95亿元、2.31亿元,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两位数高增长。
其二,商业化运营效率持续优化。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已经降至72%,较去年全年的124%显著下降。
费销比的持续优化背后,离不开迪哲医药内部的高效运营支撑,也让产业界和投资界对“迪哲速度”有了更深的体感。创新药获批到首方落地速度是Biotech商业化能力的关键指标,迪哲的两款已上市产品在一年内接连打破非自有工厂发货最快行业纪录(舒沃替尼:4天、戈利昔替尼:2天)。
事实上,迪哲的组织效能不仅彰显于核心产品的商业化极速落地,更深层体现在商业运作与科研创新的深度协同之中。其从药物立项阶段便同步介入商业化策略制定,确保产品既具备“解决临床痛点”的医学价值,又符合“快速上量”的商业潜力。这种前置布局,直接支撑了两款产品获批后的快速上量、上市首个年度医保落地,以及医保后快速放量的表现。
很明显,迪哲的“交卷”节奏,算得上既快又好。
毕竟对创新药企而言,盈利能力是关键检验——迪哲医药不仅用上半年的商业化盈利交出了亮眼答卷,更通过2025年三季度财报,进一步验证了盈利趋势的可持续性:销售费用率下降,叠加产品销售规模扩大的正向循环,说明盈利基础逐步夯实。
![]()
未来确定性强劲
❤️关注我,不迷路
业绩是基石,但判断一家创新药企的长期价值,未来成长确定性同样是核心锚点,二者将共同夯实迪哲医药的长期盈利预期。
对成立于2017年的迪哲医药而言,其发展履历虽不算长,但已凭借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管线,搭建起清晰且扎实的成长框架,未来确定性尤为突出。
迪哲目前两款已上市核心产品,均以FIC、BIC的定位切入临床需求缺口,形成“获批-进医保-放量”的良性循环,是未来业绩基本盘,且目前正在放量中,天花板还远未抵达。据第三方研究机构预测,纳入医保之后,两款产品国内合计销售峰值有望超过40亿元。
首款商业化产品舒沃替尼,是全球唯一获批治疗EGFR Exon20ins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也是中国首个独立研发在美获批的全球首创新药。这为迪哲打开了长期价值空间,一旦落地便能突破国内市场增长天花板。
戈利昔替尼(高瑞哲),是全球首个且唯一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高选择性口服JAK1抑制剂,于2024年6月国内获批上市,打破了该领域十年无新药局面,且已获FDA快速通道认定。
业界常用“10年”、“10亿美元”“10%成功率”来形容一款源头创新药研发之艰难,而迪哲医药在成立7年的时间里,已在肺癌和血液肿瘤领域成功上市两款世界级创新药,是迪哲高效源头创新的力证,也使得它给外界留下了“做一个成一个”的行业印象。
后续管线储备同样厚积薄发。基于扎实的基础和转化研究,迪哲医药正加速推进后续管线接力布局,持续拓宽适应症领域。
今年9月的WCLC大会上,迪哲展示了肺癌领域10多项研究的积极数据,覆盖EGFR exon20ins NSCLC全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三代EGFR TKI耐药等多种EGFR突变NSCLC,以及针对经PD-1治疗的晚期NSCLC的探索。整体布局大有NSCLC治疗市场“半壁江山”之势。
血液瘤领域,核心在研管线Birelentinib,是全球首创、可完全穿透血脑屏障的非共价LYN/BTK双靶点抑制剂,有望攻克B细胞淋巴瘤临床未满足需求,正开展针对复发难治小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CLL/SLL)的全球多中心III期注册临床试验。其I/II期研究接连斩获今年ASCO大会和ICML大会口头报告,并获FDA快速通道认定,年底ASH大会将公布最新研究数据。
同时,ASH大会还将发布戈利昔替尼在复发难治PTCL、一线探索以及罕见亚型中的单药与联合治疗策略,彰显其在T细胞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广泛潜力。
可以说,迪哲医药现有全自研管线都极具创新,几乎个个是精品,每款候选药物要么具备FIC潜力,要么具备BIC潜力,且手握全球权益,为长期增长储备充足弹药,大有潜在爆款的可能性。
这并不容易。要想确保候选药物具备FIC/BIC潜力,离不开迪哲一直坚持的研发逻辑——构建较高的技术壁垒,且从立项阶段就已落地。简而言之,迪哲依托全球领先的转化科学和新药分子设计与筛选技术平台,将风险前置,从一开始就围绕“多年后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否具备全球竞争力”筛选项目,从源头降低研发失败风险,实现立项即胸有成竹。此外,“专而精”的管线策略让资源配置更集中,既提升了研发效率,也助其在细分领域快速建立护城河。
![]()
总结:一场志在必得的胜利
❤️关注我,不迷路
对投资者而言,迪哲医药正是当前市场稀缺的“真创新”确定性标的。
上文提及的硬实力护城河,便是支撑估值的核心锚点。而除此之外,从投资人比较看重的团队确定性来看,迪哲的底气也远超多数同行。
核心科学家管理团队脱胎于阿斯利康全球唯一的肿瘤转化研究中心,不仅深谙全球管线布局的顶层逻辑,又具备超乎寻常的稳定性。10年以上的共事默契和高度一致的愿景,对研发效率的提升可见一斑。此外,据其财报披露,迪哲医药董事长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14.82%,相当于公司的第三大股东。高管重仓持股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安心指标”,意味着个人与公司的深度绑定,形成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的最有效激励。
从市场信号看,当前正是认知差修复的关键窗口。
无论是今年以来股价上涨,还是国际专家对其产品的认可,本质是市场对真创新的定价正在回归理性——过去Biotech炒作“管线数量”的时代已过,现在投资者更看重“管线质量+商业化兑现能力+战略定力”。迪哲恰好踩中这一趋势:两款FIC产品快速放量,上半年营收就逼近去年全年,医保加持下销售规模还能再上台阶;更重要的是,它不追热点、聚焦优势领域的战略,避免了“什么火做什么”导致的资源分散,这种定力在行业浮躁期尤为可贵,也是长期盈利确定性的重要保障。
凭借“团队、平台、业绩、估值逻辑”四大确定性优势,迪哲医药对长期价值投资者来说,当前正是捕捉“真创新”企业成长红利的关键阶段。
合作/交流
微信:WangC5131
1
健康元
曝光量20万+次
2
信立泰
曝光量25.6万+次
更多覆盖
1
INVEST
化学制药
2
INVEST
创新药
3
INVEST
中药
4
INVEST
医疗器械
5
INVEST
消费医疗
康华生物 百克生物
6
INVEST
其他板块
7
INVEST
港美板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