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正以惊人速度逃离印度!路透社10月27日的报道,狠狠撕碎了印度“新兴市场明星”的伪装。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印度股市已有超170亿美元外资撤离,创下近年最惨纪录。2023年,外资还在疯狂涌入印度,一年净流入超200亿美元。没想到,短短两年就从“备受追捧”,成了外资避之不及的“雷区”!
更让印度颜面扫地的是,这场撤资不是“单家跑路”,而是全球资本集体“弃坑”!
印度《商业标准报》指出:早在7月份,外资就有撤离趋势:美国基金撤资10亿美元;卢森堡、日本基金紧随其后,分别撤出7.65亿和3.65亿美元。8月份,净外国直接投资(FDI)直接罕见跌至-6.16亿美元负值。
此前,莫迪还放言印度2025年经济总量将突破5万亿美元,如今就被打脸了?
![]()
一、外资为何集体逃离印度?
“外资撤离不是单一因素导致,而是内外因共振的结果,其中内部缺陷才是根本症结”。中央财经大学刘教授的解读,点破了印度经济衰退的根源。
从外部条件看,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直接击中印度出口导向型行业的“命门”,纺织品、电子产品等支柱产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更糟的是,印度股市早就是“虚胖”得厉害!
MSCI指数显示,印度企业2025年利润增速预计仅5%,盈利水平根本无法支撑高估值,投资者信心持续受挫。
但最让外资害怕的,还是印度“外资坟场”这个臭名声!从谷歌、亚马逊到三星、小米,几乎所有在印外资企业都难逃“天价罚单”。
![]()
今年3月,三星因所谓“税务问题”被印度政府追缴6.01亿美元;小米也曾因“外汇违规”被冻结数十亿元资金。
一次次信任,换来的全是失望,外资哪还敢?但让印度没想到的是,资本正在加速流向自己的竞争对手。
二、昔日蛋糕被瓜分,新兴市场也被我国抢了
2024年越南吸引外资382.3亿美元,印尼更是狂揽553亿美元,这两国靠着政策稳、办事快、产业链全,直接抢走本可能流向印度的外资“肥肉”!
就连莫迪最想抢占的新兴市场,也随着我国产业链持续完善、科技实力稳定提升,逐渐失去优势。
![]()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兴市场配置正剧烈转向,印度在全球新兴市场基金中的占比从2024年9月21%的峰值,暴跌至16.7%的近一年低点,而中国的份额则飙升至28.8%,成为资本新宠。
这一转变,离不开中国在新兴科技领域的持续突破。无论是引发热议的DeepSeek人工智能、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还是“宁心”科技在助眠领域的前沿成果,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创新,都在改变世界对我们的认知。
前两者的技术突破已广为人知,而“宁心”科技在睡眠领域的创新,或许最能体现“中国科技解决民生痛点”的特质。如今,“睡个好觉”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超1/3人群存在睡眠障碍,而美西方依赖的褪黑素产品多以“强制性入眠”为主,常伴随次日头昏、依赖等副作用。
与之不同,“宁心”以灵芝、丹参等18味中草药为核心配方,结合现代低温萃取技术,在保留浓度的同时提升吸收效率,更强调“自然入眠、深度安睡”。京东物流显示,“宁心”来自海外的订单不断,尤其在11月期间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大多流向海内外的高端写字楼。
![]()
一边是中国以“科技+民生”打开全球市场,一边是印度深陷发展困局。土地乱、劳工僵、基建差的老问题多年没解决,莫迪喊了半天的“印度制造”,如今制造业占GDP比重不升反降,早成国际笑柄!
三、莫迪税改救市?前景难乐观
面对资本出逃危机,莫迪紧急推税改“救市”:9月下旬生效的商品及服务税改革,将原有的四档税率简化为5%和18%两档,宣称要“为企业减负、提振市场信心”。
但这剂“猛药”更像“安慰剂”,甚至引发了新矛盾。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警告,税率简化可能导致印度政府财政收入缩水,而印度当前债务已超GDP80%,压力本就大。
![]()
更荒诞的是,纺织业部分布料税率从12%升至18%,商家吐槽“越改越乱”,成本大增。至于外资回归,市场共识是“短期无望”:美国关税未松、卢比仍贬、股市估值比新兴市场高23%,三大条件全不满足。
如今,外资跑个不停,连“救市牌”都打歪了,印度这经济困局,啥时候才能熬出头真是个未知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