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刷新闻看到孩子被烫伤,我的心都会揪起来,烫伤真的太难痊愈了!而且,错误的处理方式,还可能让孩子更受伤!
![]()
《人民日报》发文称,在我国,每年近千万人遭受烧烫伤困扰,其中儿童占比超过30%。
今年暑假,大宝也被烫了,他当时在用电饼铛煎馒头,还好我们马上处理了,几天后就好了。
邻居王奶奶说,她家孙子奇奇4岁的时候,也经历过一次烫伤。王奶奶当时在做饭,孙子自己用饮水机接水,结果烫到了,半个胳膊都是水泡。
![]()
奇奇大哭的时候,王奶奶没慌乱,马上抱起娃就冲进卫生间,打开冷水对着烫伤部位冲了20秒,又用冷水浸泡10秒,简单用干净毛巾裹住后,就用电动车带着孙子到医院了,全程还不到10分钟,医生检查后说:“幸好急救及时,创面仅浅二度烫伤,没留疤风险,你的做法太对了!”
可并非所有家长都像乐乐奶奶这样懂急救,我还看到一些新闻,用错误的方式,让娃伤情更严重了。
![]()
比如今年4月,2岁的小女孩掉进90°热水盆,老人慌忙脱孩子的衣服,导致病情加重了,全身重度烫伤。
医生说,因为当时穿的是棉衣,拉扯衣服的举动,皮肤也会跟着被扯下来,烫伤级别更高了!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400万儿童发生烫伤,其中70%因错误急救加重伤情。
所以,很多家长以为的正确处理,其实是错误的。
你以为的“救”可能伤害了娃
孩子被烫伤了,现场肯定很混乱,甚至有的家长不知所措。不过,下面的三种错误做法,千万要避开!
错误一:涂牙膏、酱油、香油
看过不少新闻,孩子受伤了,老人拿牙膏涂抹,说能降温止痛,结果到了医院,医生花了半小时才清理掉牙膏,此时创面已红肿起泡,创伤也更严重了。医生说,本来不用留疤,现在肯定是会有了。
![]()
北京儿童医院烧伤科主任提醒:牙膏、酱油、香油等物品不仅无急救作用,还可能刺激创面,增加感染风险。
如果家里老人坚持用酱油、香油、牙膏等物品涂抹烫伤部位,请一定要及时阻止!
错误二:挑破水泡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孩子被开水烫伤脚踝,起了一堆水泡,结果,妈妈把水泡挑破了,还涂了碘伏,第二天烫伤部位就化脓了,孩子发烧39度,紧急送往医院。
![]()
皮肤科医生认为,水泡其实是一种天然屏障,可以帮助隔绝细菌,如果自己挑破,会破坏皮肤屏障,引发感染。
所以,孩子烫伤后,记得千万别挑破水泡,等它慢慢痊愈。
错误三:裹厚纱布、紧身衣服
表妹跟我讲了她们小区有位姥姥在孩子烫伤后的神仙操作,说孩子被热牛奶烫伤脖子了,姥姥担心孩子抓挠,就用厚纱布紧紧裹住,还给娃穿高领衣服遮挡。
结果,一个星期后去医院,医生说,纱布已经跟创伤面粘连在一起了,取下会造成二次损伤,不取又没办法查看伤口。
最后还是做了清洗,孩子哭得整个走廊都听见了,原来的轻微烫伤,之后花了半年时间才痊愈。
Tips:烫伤后创面需要透气,正确做法是用干净宽松的纱布轻轻覆盖一下。
正确的烫伤急救 “五字口诀”
文章开头奇奇奶奶的急救方式,之所以被医生认可,是因为她契合了烫伤急救的 “五字口诀”—— 冲、脱、泡、盖、送。这是中国烧伤创伤学会推荐的标准急救法,每个步骤都很有讲究。
第一步:“冲”—— 流动冷水冲 20-30 秒
烫伤后第一时间,用15-25℃的流动冷水冲洗创面,至少冲20秒。奇奇奶奶用冷水冲了20多秒,让冷水快速带走热量,减少热力对皮肤的持续损伤。
![]()
Tips:别用冰水冲,低温会冻伤创面,加重组织损伤。也不建议毛巾蘸水,流动的水散热效果更好一些。
第二步:“脱”—— 小心脱去覆盖物
这一步要在冲洗后,动作轻一点,如果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了,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粘连的部分等医生处理。
如果烫伤部位有首饰,比如手镯、项链,建议及时取下,避免后续肿胀更难取下来了。
第三步:“泡”——10~15分钟(仅限四肢)
如果烫伤在手臂、腿部等四肢部位,可在冷水中浸泡10~15分钟,进一步缓解疼痛、减轻损伤。
![]()
因为奇奇是手臂烫伤,奶奶给他用冷水浸泡了10秒,就赶紧送到医院了。如果是脸部、大面积烫伤,不建议浸泡,避免加重病情。
第四步:“盖”—— 干净纱布轻轻盖
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宽松的棉布轻轻覆盖创面,主要是为了避免摩擦。奇奇奶奶用干净毛巾包裹,也是一种盖的方式。
![]()
如果家里暂时没有无菌纱布,干净的纯棉T恤剪一块也可。
一定要注意别用化纤布、纸巾覆盖,这些透气性差容易引发感染。
第五步:“送”—— 严重烫伤及时送医
中国烧伤协会数据显示:烫伤后30分钟内正确急救并送医的孩子,疤痕发生率比延误急救的低48%。
![]()
如果烫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烫伤部位在面部、关节处,或者有大水泡,建议马上送到医院去。就像奇奇奶奶那样,骑着电动车10分钟赶到医院,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
家中潜在危险要重视
中国疾控中心调查显示,80%的儿童烫伤发生在厨房、卫生间、客厅这三个区域,做好以下4点,能大幅降低风险。
妙招一:厨房物品放好
3 岁以下孩子身高刚好够到厨房台面,是烫伤高发人群。所以,建议在厨房门口装安全门,做饭的时候,尽量不让娃进入。
还有,热水壶、电饭煲等电器,放在孩子够不到的高处,电线收进柜子里,避免娃拉扯,打翻了受伤。
其实,奇奇家也是这样,厨房门一直关着,那天奇奇趁奶奶拿菜,偷偷溜进去,才发生了意外。那以后,奇奇奶奶就安上了儿童安全锁,不让娃单独进厨房了。
妙招二:卫生间水温不超40℃
平时给娃洗澡,先放冷水再放热水,水温控制在37-40℃,可用手背或水温计测试一下,避免太热了。平时热水器随手关,避免孩子误开热水龙头被烫伤。
二宝有次去洗手间洗手,打开水龙头玩水,结果热水出来了,小手烫得通红。那以后,我也格外注意,尽量不让热水器的水温太高了。
妙招三:热汤热菜远离桌边
热汤、热粥、刚出锅的菜,放在餐桌中间,远离孩子座位。3岁以下的,可以用带吸盘的碗盘,避免打翻。
妙招四:暖手宝、电暖器别让娃碰
有数据显示:每年冬季,因暖手宝、电暖气烫伤的儿童占全年烫伤数的35%。
冬天用的暖手宝、电暖器,温度最高可以达到80度,尽量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充电时别让娃靠近,避免有潜在风险。
![]()
如果给娃用热水袋,建议温度不超过60度,不直接接触皮肤,可以放在秋衣秋裤外面。
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能听懂简单指令,可通过绘本、动画教他们认识“热”的危险,并尽量避开。
也可以用热水杯、凉水杯让娃感受一下,温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帮他建立安全意识,遇到热的不能随便碰。
枕边育儿寄语: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远离伤害,但意外难免发生。一定要牢记:正确的急救方法,能把伤害降到最低;提前做好防护,能让意外少发生一次。孩子的安全大过一切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