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票定局!教育厅长逆袭成大学校长
2. 2025年10月27日,哥伦比亚大西洋大学的校长选举结果正式揭晓,本应是新任期开启的起点,却意外点燃了全国高等教育界的舆论风暴。
3. 莱顿·巴里奥斯·托雷斯,现任大西洋省教育厅负责人,以5票支持、4票反对的微弱优势,成功当选为该校2025至2029年任期的校长人选。然而投票结束的瞬间,投下反对票的四位理事会成员集体起身离场,公开谴责此次任命“违背法定标准”,并质疑其合法性根基。
![]()
4. 整场选拔过程自启动之初,便被浓重的政治色彩所笼罩,难以摆脱权力博弈的标签。
5. 巴里奥斯之所以能够跻身最终候选人之列,离不开查尔家族的强力扶持。巴兰基亚市市长亚历杭德罗·查尔及其父亲、家族核心人物福阿德·查尔均在关键节点为其投出决定性一票,展现出明显的派系站台态势。
6.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9年末至2010年末期间,巴里奥斯曾担任亚历杭德罗·查尔执政初期的交通监管职务,二人长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这段政坛渊源为此次提名增添了更多联想空间。
![]()
7. 不过,这场支持行动并未赢得查尔家族全体认同。前参议员阿图罗·查尔明确表达反对立场,转而坚定支持谋求连任的现任校长达尼洛·埃尔南德斯,导致家族内部出现公开裂痕。
8. 同时,国家内政部长阿曼多·贝内代蒂也介入其中,公开力挺另一位竞争者威尔逊·金巴约,进一步加剧了高层政治力量之间的阵营分化。
9. 更引人深思的是学术群体的集体沉默与边缘化。
![]()
10. 在正式选举前,校方组织了一次非强制性的意见征询投票,吸引了超过三千名师生参与。结果显示,现任校长埃尔南德斯获得压倒性支持,而巴里奥斯仅位列第三,反映出他在教学与科研群体中缺乏广泛认可。
11. 尽管如此,大学最高理事会仍凭借五张赞成票强行通过任命,彻底覆盖了基层学术民意的表达,令人不禁质疑:大学治理的话语权,是否正在从学者手中滑向行政与政治精英?
![]()
12. 荣誉头衔能当任职资格?
13. 巴里奥斯的任命之所以激起强烈反弹,根本症结在于其专业背景是否真正符合章程要求。
14. 根据大西洋大学现行总规章,校长候选人必须具备“至少四年的大学层级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然而,巴里奥斯所提供的履历材料,在这一硬性条件上显得极为单薄,甚至存在明显瑕疵。
![]()
15. 他提交的一份由哥伦比亚美洲大学集团出具的证明文件,声称其拥有相关学术资历。但该机构随后迅速发布澄清声明,指出巴里奥斯的角色仅为“荣誉性参与”,并无正式聘用合同,也未领取薪酬。
16. 实际工作内容主要涉及公共宣传活动和形象推广,属于外围协作性质,与系统性授课、课程设计或学术管理毫无关联,难以构成实质性的高校教育经历。
![]()
17. 哥伦比亚教育部对此亦作出权威回应,明确表示此类荣誉职位即便具有一定社会价值,也不能等同于“制度化的学术教学实践”,因而不具备作为校长任职依据的法律效力。
18. 然而,校内审查机制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大学资格审核委员会与人力资源主管坚持宣称“所有资质均已达标”,并强调程序完整无缺。大西洋省州政府也同步发声,称任命流程已全部完成,除非法院下达禁令,否则不可逆转。
![]()
19. 但公众普遍认为,这更像是一次精心设计的“程序性包装”:两起针对选举合法性的宪法保护诉讼中,一起被司法机关驳回,另一起则迟迟未收到受理通知——这种巧合恰好为推进任命创造了操作窗口。
20. 在全球范围内,多数国家对大学领导岗位的遴选高度重视学术资历。例如,美国高校通常设立包含教授代表、学生代表及外部专家的多元遴选委员会;日本则普遍要求校长必须是从教多年、具有突出学术成就的资深学者。
![]()
21. 反观大西洋大学此次人事决策,却将学术门槛置于次要位置,让政治派系的角力成为主导变量。
22. 当所谓的“合规认证”沦为权力运作的工具,受损的不仅是制度公信力,更是大学赖以生存的独立精神与学术自治传统。
23. 这场尚未落幕的资质争议,或将如影随形地伴随巴里奥斯整个任期,成为其执政合法性的持续拷问,同时也为哥伦比亚高等教育体系敲响了一记沉重警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