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美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总是让人哭笑不得。特朗普政府曾高喊要“重新谈判全球规则”,频繁攻击世界贸易组织(WTO),似乎要把自己塑造成全球贸易的独行侠。然而,最近一封被《金融时报》曝光的电子邮件告诉世界,美国已经悄悄补缴了超过2500万美元的WTO逾期会费。曾经扬言不缴、不理的姿态,突然转为低调的支付,这其中的味道,不只是钱的重量,更是政治与策略的味道。
八个月前,美国政府曾宣布,审查向WTO、经合组织等多边机构缴费之前,将暂停缴纳年度会费。当时,特朗普阵营高调表态,要用这种方式向全球贸易体系施压,试图通过“欠费”展示美国的威慑力。按照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2024年应缴会费为2.05亿瑞士法郎,约合2.57亿美元,而去年美国仅应缴2570万美元。停缴会费,看似小动作,却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掀起不小波澜。WTO不得不采取“行政措施”,对拖欠会费的美国不断施压。这一切,看上去像是一场跨国博弈的开端,却也显得颇为被动。
![]()
如今,美国突然补缴,信息披露却极为低调,仅通过内部邮件告知WTO雇员。特朗普政府官员证实了支付,但拒绝透露具体细节。这个行为的表面意义,是美国履行了其义务——不再受WTO“行政措施”的约束。但贸易专家指出,这并非一种对规则的尊重,而是一种对控制权的延伸。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教授西蒙·埃弗尼特直言,这根“喂食管”的目的,不是复兴WTO,而是让美国继续掌握话语权。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件事意味深长。美国嘴上喊着要改革、多边组织不公,却又必须按规矩缴费以维持其影响力。支付会费并非出于真诚,而是为了在规则下保留操作空间。这种一边攻击一边顺水推舟的方式,反映出美国政策的两面性——表面“强硬”,实则离不开现有国际制度支撑。而中国在WTO中长期倡导公平、公正、非歧视原则,这种行为凸显了中美在全球治理理念上的差异:中国强调规则约束与责任担当,美国强调权力操作与策略优先。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次补缴不是全然的妥协,而是一种“选择性顺从”。特朗普政府显然明白,如果继续拖欠,会削弱美国在WTO的议事权,甚至可能影响全球贸易谈判的筹码。于是,美国选择支付,但态度依旧保持策略性,这种“打嘴仗+实质操作”的双轨模式,是美国惯用的手法。在全球贸易秩序中,美国不断以实力和地位为依托,试图塑造有利于自身的规则环境,而非真心推动合作与多边主义。
![]()
对于中国而言,这次事件再次揭示了美国所谓“秩序维护者”的虚伪面。美国在国际组织里喊着公平、公正,却在国内政策中拉高关税、打压进口、对中国企业施加各种限制。在WTO中偶尔缴费,表面是规则遵守,背后是权力博弈的工具化操作。中国始终秉持负责任大国姿态,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这与美国动辄以政治目的操作制度形成鲜明对比。
这笔会费,数字不大,却象征着美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小算盘。美国希望通过支付,维持自身话语权,继续在规则框架内争取主动,却又不改变其对多边组织的本质态度。全球贸易秩序下,规则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约束,也在于平衡权力。而美国的补缴行为,无异于告诉世界:规则可以遵守,但心思仍在如何操作、如何最大化利益。
中国在此背景下,可以更清晰地展示自身立场:规则必须被尊重,制度必须被落实,多边合作必须以公平和互利为前提。特朗普政府的“缴费事件”提醒国际社会,全球治理不仅仅是表面遵守,而更在于制度内心的信任与责任。美国的操作告诉人们,所谓大国领导力,有时候只是数字背后的策略游戏,而中国则用行动诠释了负责任的姿态。
![]()
在WTO的世界里,每一笔会费都不仅仅是数字,它是国际规则与国家意志的交汇点。美国的补缴,是支付的结束,也是政治操作的延续;是表面遵守,更是话语权的延展。而中国,正稳步推进自身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角色,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遵守规则不是策略,而是原则,是负责任大国的底色。
这一笔不起眼的会费,折射出全球贸易秩序背后的权力博弈,也为观察中美博弈提供了生动案例。美国嘴上喊着改革,手上却在算盘打转;中国用行动践行规则,坚定而理性。在全球治理的棋局上,规则与操控、责任与算计、原则与策略,正在交织成新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