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 “十五五规划” 里那句 “清理住房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 刷屏了吧?估计不少人看得云里雾里,觉得又是句空话套话。今天咱不绕弯子,用大白话把这事扒明白 —— 这政策到底是啥、为啥要这么搞、对咱老百姓的生活有啥影响,最后说说我最真实的看法。
先给大伙说清楚这政策到底是啥意思。所谓 “住房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说白了就是以前那些卡着你买房的条条框框,最典型的就是 “四限令”:限购、限外、限贷、限价。比如前几年你想在北京买房,非京籍得交满 5 年社保,还只能买一套;上海外环内哪怕你有钱,没户口也不让多买。但现在风向变了,今年 8 月北京已经放开五环外限购,上海也松了外环外的限制,而十五五规划这句话,相当于给全国的政策松绑定了调子:那些没必要的限制,该拆就得拆。
那为啥非得在这会儿提这事?根本原因就俩字:市场冷得发抖了。给大伙看组实打实的数据:2025 年前九个月,全国新房销售额跌了 7.9%,卖出去的面积也降了 5.5%,而且降幅还在扩大。咱身边就能感受到,以前售楼处门口全是中介拉客,现在好多门店都关了;房企更难受,手里的钱比去年少了 8.4%,盖房子的新开工面积降了快 19%。
更关键的是,很多合理需求被卡住了。比如有个粉丝跟我说,他在上海打工 3 年,想在嘉定买套小房子,以前社保不够没资格,现在上海外环外只要 1 年社保就能买了。还有些人想换套大点的房子,家里添了二胎,70 平的老房子住不开,但以前限购只能握着手头的老破小。中指院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人都想要 90-140 平的房子,33% 的人首选 120-140 平的改善房,这些需求以前都被政策摁住了。现在清理不合理限制,本质就是给市场 “松绑供氧”。
那这政策落地后,会有啥实实在在的影响?咱得掰开了说,不是所有地方都一个样。
先说城市分化会更明显。像北京、上海这种核心城市,只会松外围区域,五环里、内环内该限购还限购。为啥?怕投机客又来炒房。但就算这样,外围的成交量肯定会涨,比如北京昌平、上海松江这些地方,以后售楼处可能会热闹点。但三四线城市就难了,就算全放开限购,手里没客户、库存又多,估计还是卖不动,毕竟人口都往大城市流。
再看房企的日子。大房企肯定更吃香,你看保利、中海那几家央企,现在占了百强房企四分之一的销售额,政策松绑后他们拿的地更多,盖的房子也更受欢迎。但小房企还是难熬,资金链本来就紧,就算有人买房,也没人敢买他们的期房,怕烂尾。
对咱普通人来说,选择会变多。以前买房要么毛坯自己装,要么开发商给啥算啥,现在六成的人都想要 “能自己选精装清单” 的房子,以后开发商可能得跟着需求改产品。而且物业服务也得升级,以前小区保安只管开门,现在大家都想要便民接送、装修支持这些增值服务了,这些都是政策松绑后市场倒逼的改变。
最后说说我的真实看法,可能不好听但实在。首先,这政策不是 “救房价”,是 “救需求”。别指望房价能回到以前暴涨的年代,现在的核心是让真正要住的人能买上房,让市场慢慢活过来。那些盼着靠买房暴富的,趁早死了这条心,核心区限购还在,投机的门早就堵死了。
其次,“清理不合理限制” 不代表啥限制都没有。北京上海的核心区还卡着,社保年限也没完全取消,这说明政策在找平衡:既要放活合理需求,又不能让市场乱了套。这种 “精准滴灌” 比以前 “一刀切” 的调控聪明多了,但也意味着想占便宜没那么容易。
最关键的一点,政策再好,不如钱包鼓点。现在不是没人想买房,是没钱买。前九个月个人按揭贷款降了 10.6%,说明大家不是不想贷,是不敢贷、贷不起。要是收入没上去,就算取消所有限制,多数人还是只能看热闹。所以别光盯着政策,多琢磨怎么搞钱才是实在的。
说到底,十五五规划的这句话,更像给楼市开了个 “减压阀”,不是 “兴奋剂”。它能让市场不那么冷,但暖起来还得靠经济好转、收入增长。咱普通人不用太激动,也别太悲观,就看着政策怎么落地,看看开发商会不会真的做更符合咱需求的 “好房子”。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底线没变,咱的心态也得稳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