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骥业)10月28日,2025OSCAR开源产业大会在北京正式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在会上围绕开源生态展开讨论。
“开源发展五十余年,已经成为数字时代的生产方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观察到,当前,虽然多数开源项目被广泛使用,但难以商业化,在维护方面仍存短板。同时,企业内部存量老旧开源软件规模庞大,应该积极探索市场加政府的开源软件养护新模式。“此外,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代码源于开源,但尚未进行开源治理,因此需要重视大模型编程的开源新治理模式。”
在中国信通院总工程师魏然看来,当前,我国开源产业主要呈现三大特征:供给端实现“量质齐升”,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需求端深化“融合应用”,传统行业积极开启治理升级;生态端完善“标准引领”,多方协同筑牢发展根基。“通过构建全周期标准体系,打造全链路赋能平台,运营多行业开源社区,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开源产业活力。”魏然说。
对于开源行业的最新变化,何宝宏认为,开源软件生态丰富,但开源大模型已经成为寡头的赛道,以资源为主导,行业壁垒日渐高企。“伴随大模型的开源,开源Agent(智能体)刚刚兴起,未来智能体开源将是AI开源的主战场。”何宝宏说。
以DeepSeek为标志,中国开源在国际领域呈现出新的面貌。何宝宏表示,在开源发展过程中,AI时代的开源格局洗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开源人才涌现,都让中国开源迎来了最好发展时期。他认为,推动开源发展的主力军,已经从个人转向企业和政府,开源作为数字公共品,政府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我国,地方正在成为开源资源集聚、技术迭代与商业价值转化的重要场域。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开源和软件安全部主任郭雪提到,如今多地依托政策牵引开源体系建设,开源基础设施持续普及,随着开源人才队伍建设加速,区域性开源活动也在持续涌现。
关于地方开源体系建设,郭雪的建议是:地方政府在推进开源体系建设时可以遵循“政策制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培育”路径框架,同时要持续出台包含开源的领域性政策与配套举措,打造集开源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实体研究/服务载体“三位一体”的开源基础设施。
此次大会上,中国信通院发布了最新一批可信开源系列评估结果。截至目前,可信开源评估共有14大类141家企业的产品或项目通过评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