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演艺圈,陈锦鸿曾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
他是《新上海滩》里风度翩翩的许文强,是《创世纪》中亦正亦邪的许文彪,是无数港剧迷心中的演技担当。
![]()
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却突然从荧幕前消失,只是为了那个被确诊为智力有问题的儿子。
他用了十年,将孩子培养成了学霸。那么如今这个孩子,过得怎么样了呢?
![]()
从云端拽回现实
最近,在上海的一场粉丝见面会上,快58岁的陈锦鸿状态好得出奇,精神饱满,帅气依旧,完全看不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
很多人都觉得,他仿佛还是当年TVB里那个当家小生,只不过添了几分沉稳。
![]()
但熟悉他过往的人都明白,这份从容背后,是一场长达十余年的“豪赌”,一场关乎儿子人生的逆天改命。
几年前,媒体镜头下的他,还是一副为儿子操劳到面容憔悴、身形消瘦的模样。
如今的焕然一新,不是什么神奇的保养秘方,而是他亲手“执导”的一部人生大戏,终于迎来了圆满的结局。
![]()
这部戏的主角,是他的儿子陈驾桦,而这部戏的“票房”,是儿子从“特殊儿童”到“全级第一”的惊人逆袭,是那张来之不易的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
大家都在问,他这位半路出家的“导演”,到底用了什么神仙剧本?
![]()
2009年,陈锦鸿的事业如日中天,他是《创世纪》里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许文彪,是敢于挑战周润发经典的《新上海滩》里的许文强。
可就在这时,一纸诊断书,将他从云端拽回了现实,他两岁半的儿子陈驾桦,被确诊为孤独症,并伴有重度智力障碍。
![]()
医生的话很直接,更像一份冰冷的判词,说这孩子一周能学会一个汉字就算不错了。那段时间,家里的空气都是凝固的。
儿子不说话,不和人互动,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陈锦鸿和所有无助的父亲一样,把希望寄托于专业机构。
然而,两年过去了,情况并未好转,真正的转折点,来自一本作业本。
![]()
据网上传言,陈锦鸿看到儿子的本子上,连续五页,密密麻麻写的都是同一个“天”字,那一刻,他心里咯噔一下。
这哪里是记不住?这分明是陷入了某种执拗的循环。
陈锦鸿突然意识到,专业机构那套标准化的方法,可能根本不适合自己的儿子,然后这个曾被张国荣提醒要多与人交流的、骨子里带着一股专注和不服输劲头的男人,决定不再等待。
![]()
他要做个实验。
惊人的决定
陈锦鸿亲自上阵,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教会了儿子三十个汉字,这个结果,彻底点燃了他的信心,也让他下定决心——撕掉医生给的“悲剧剧本”,自己来当编剧和导演。
![]()
他推掉了所有片约,在事业最巅峰时选择了息影,朋友劝他,请个专业的老师不就行了?他摇摇头,因为他觉得,“儿子等不起”。
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全新的“片场”,陈锦鸿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搬家。
他带着全家,从繁华喧闹的香港市区,搬到了元朗的乡下,妻子杜雯惠也辞去了电台主持的工作,夫妻俩同心协力,准备打一场硬仗。
![]()
他们的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居所,而成了一个大型的沉浸式教室,客厅的墙壁,挂上了满满的黑板。
知识,在这里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符号。
教“苹果”这个词,他不会用卡片,而是拿来一个真实的苹果,让儿子去闻、去摸、去品尝,用全部的感官去理解这个事物。
![]()
教数学,他就带儿子去户外捡石头,捡够了数量,就能得到一块饼干作为奖励,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一场又一场有趣的游戏。
他把全世界,都变成了儿子的“道具”。
成功!
为了训练儿子的社交能力,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每天带儿子去菜市场,只为了完成一个任务——买一根葱。
![]()
从一开始的不敢开口,到后来能主动跟摊主打招呼、递钱,这个小小的任务,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对手戏”,一点点撬开了儿子封闭的世界。
最极致的“陪演”,莫过于那段长达三年的陪读经历,儿子上小学后,他给校长写信,承诺自己会全程陪同。
于是,整整三年,教室的最后一排,总有一个明星爸爸的身影,他不仅是陪着,更是儿子的“同声传译”。
![]()
他把密密麻麻的考卷题目,一笔一划地抄成大字,用儿子最喜欢的乐高积木,去解释那些抽象的数学题。
这份专注和钻研,像极了当年他在片场打磨许文彪那个复杂角色时的样子,付出的回报,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
亲自教导仅仅三个月后,儿子就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到了五岁,带儿子去复查时,医生看着眼前对答如流的孩子,惊讶到怀疑当初是不是误诊了。
陈锦鸿息影十年,外界估算,他至少损失了上亿港币的收入,这是他舍弃的“传统票房”,但他收获的“新票房”,却远非金钱所能衡量。
![]()
他不后悔,因为在他看来儿子的成长,是用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教好一个儿子,比拍一百部戏,对世界的影响更深远。
他的“新票房”首先是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他将自己的育儿经验写成了一本名为《我和儿子的成长课》的书,初版迅速售罄,加印数万册依旧供不应求。
![]()
他的故事,被香港自闭症联盟制作成宣传海报,成了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家庭眼里的那束光,有粉丝说得好,说爸爸,才是他演过最硬核的角色。
其次,是来自专业领域的最高肯定。
那个曾被预测“一周一字”的孩子,不仅在小学三年级拿下了数学年级第一,更是在2023年,以14岁之龄考入了香港的一所重点中学。
![]()
这简直就是一场教育奇迹,是对他这位“导演”能力的最强认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属于他自己的“个人票房”。
他手机的屏保,是儿子穿着校服、站在领奖台上的照片,这张照片,比他拿过的任何一座视帝奖杯,都更让他骄傲。
![]()
如今,他开始部分复出,主要是到内地参加一些商业活动,过着半年工作、半年陪读的生活,他的人生大戏,并没有“杀青”,而是开启了更加精彩的“第二季”。
结语
当世界给你的孩子贴上一个冰冷的标签时,最不该做的,就是放弃自己“编剧”的权利,在陈锦鸿的世界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朴素的行动。
![]()
他只是走得慢,不是走不到。
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大男主”,不是银幕上虚构的许文彪或许文强,而是在现实泥潭里,用爱、智慧和永不言弃的行动,亲手为孩子改写命运剧本的父亲。
这出戏,是他演艺生涯之外,最伟大的一部作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喜讯!TVB星爸陈锦鸿苦熬7年,孤独症儿子终于达成「真」融合》——新浪新闻
《陈锦鸿综艺首秀 曾为自闭症爱子息影》——新浪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