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塑蜀韵风华,铸时代新章——2025全国青年雕塑艺术作品展”在成都东郊记忆启幕。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四川省艺术普及展览系列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本次展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四川天府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四川雕塑艺术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聚焦“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以雕塑艺术为纽带,探索文旅深度融合的四川路径。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党委副书记杨红梅致辞并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
四川天府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泽平致辞
![]()
雕塑家代表陕西省雕塑院副院长赵盾发言
![]()
主持人介绍出席领导及嘉宾
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熠熠生辉。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雕塑院、上海油画雕塑院、天津城市公共艺术研究院、山西省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江苏油画雕塑院、杭州市雕塑院、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郑州市雕塑壁画院、湖北省美术院雕塑创研室、广州雕塑院、佛山雕塑院、贵州省美术与雕塑研究院、陕西省雕塑院、甘肃何鄂雕塑院等全国多家专业雕塑创作与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以及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深圳技术大学、重庆艺术学院、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音乐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的代表和企业家代表共计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场青年艺术盛事的开启。
![]()
![]()
![]()
![]()
![]()
![]()
![]()
![]()
![]()
嘉宾合影及观展
本次展览自启动作品征集以来,便受到全国青年艺术家的广泛关注。组委会秉承“雕塑学术和作品个性的艺术追求,传统与创新兼容并蓄”的核心理念,面向川内外各专业雕塑院、高校、艺术团体及青年艺术家进行遴选,最终99件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形式多样的雕塑精品脱颖而出,汇聚蓉城。这些作品既深入挖掘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以雕塑语言诠释“蜀韵风华”;又敏锐捕捉时代脉搏与社会变迁,勇于“铸时代新章”,展现了当代青年雕塑家开阔的艺术视野、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大胆的创新精神。
![]()
![]()
展览现场
![]()
![]()
![]()
观展现场
![]()
![]()
夜场观展
值得注意的是,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儿童作品展示区。展出的作品充满童真与想象力,或用简单材料勾勒生活场景,或用稚嫩手法表达奇思妙想,与青年艺术家作品中深厚的人文思考、成熟的创作技法形成鲜明对比,两种不同维度的艺术表达在同一空间相遇、对话,既让观众看到艺术的多元可能,也让高雅艺术更添一份童趣与温度。
![]()
![]()
![]()
![]()
作为四川深化“文旅+”战略的创新实践,本次展览不仅是优秀雕塑作品的集中呈现,更打破了艺术与公共空间的边界,将雕塑艺术与东郊记忆这一“工业遗产+时尚潮流”的文化地标相结合,与城市旅游场景深度融合。
![]()
![]()
![]()
![]()
据悉,开幕式结束后,部分作品将移至东安湖大剧院持续展出至11月,期间全程免费向公众开放,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
![]()
主题沙龙
10月25日,“塑蜀韵风华,铸时代新章——2025全国青年雕塑艺术作品展”主题沙龙在成都东郊记忆9498咖啡厅举行。本次沙龙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艺术普及展览的重要环节,以“雕塑联盟助力城市更新”“AI技术赋能雕塑创作中的应用”“数智时代下的衍生品与雕塑艺术”三个主题为核心议题,汇聚全国雕塑领域专家、青年艺术家及行业代表,共话雕塑艺术在时代浪潮中的创新实践与价值延伸。
![]()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城市雕塑文化委员会副会长陈培一担任第一个主题“雕塑联盟如何助力城市更新发展”主持人
![]()
第一轮讨论嘉宾
![]()
第一轮讨论嘉宾
![]()
第一轮讨论嘉宾
![]()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永强担任第二个主题“AI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主持人
![]()
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张盛主旨演讲
![]()
深圳技术大学教师禹飞主旨演讲
![]()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副教授、硕士导师,学科带头人李江主旨演讲
![]()
《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范海民担任第三个主题“数智时代下的衍生品与雕塑艺术”主持人
![]()
四川雕塑艺术院有限责任公司一级美术师钱斯华主旨演讲
![]()
南京晨光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室主任武剑主旨演讲
![]()
云南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研究员、云南省文化产业研究会秘书长于良楠主旨演讲
![]()
寇志远作《塑时代新声,铸学院基石一首届青年雕塑作品展览汇报》
![]()
![]()
![]()
专家交流发言
![]()
部分展览作品
此次展览共展出99件作品,材质丰富、风格多元,从青花瓷、青铜到不锈钢、玻璃钢、羊毛毡,不同肌理的质地在艺术家手中绽放独特魅力。尺寸上,展品既有50厘米展台的精致小件,也有1米落地展台的大气之作,于东郊记忆的工业风中形成别样的艺术空间。
![]()
![]()
![]()
![]()
![]()
其中,一批扎根巴蜀文化的作品尤为亮眼。袁侃的《熊猫一家•乖乖熊猫》以锻铜塑造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尽显四川“国宝IP”萌趣;陈继忠的《太极熊猫》用金丝楠乌木为材,将太极文化与熊猫元素融合,传递巴蜀人文底蕴;陈亮的《诗圣—杜甫》以综合材料还原诗圣形象,呼应成都“诗歌之都”的文化基因;杨帅的《新川派盆景》则以综合材料复刻非遗川派盆景的雅致,让传统园艺艺术在雕塑中焕新;更有作品融入“太阳神鸟”元素,以金属锻造再现古蜀文明的璀璨,让千年文化符号与当代艺术语言碰撞出火花。
![]()
袁侃《熊猫一家•乖乖熊猫》
![]()
陈继忠《太极熊猫》
![]()
陈亮《诗圣—杜甫》
![]()
杨帅《新川派盆景》
除巴蜀特色作品外,其他主题创作同样精彩,李占洋的青花瓷《和平鸽》传递和平愿景,夏一栋的《中国芯》以铜致敬科技发展,景育民的《行囊》用不锈钢诠释游子情怀,每一件都承载着艺术家的巧思与情感。
![]()
李占洋《和平鸽》
![]()
夏一栋《中国芯》
![]()
景育民《行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